0
0

近日, 社會上就香港的新冠肺炎死亡率展開了激烈大的討論。有一派專家認為,自5月以來,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已降至0.1%,與流感的死亡率相若,進而認為香港可考慮鬆綁解禁,讓社會可以早日復常。另一派意見則認為,這種選擇性抽一段時間去統計死亡率不妥當,容易產生誤差,誤導市民。因為第五波疫情的死亡人數超過9,500人,死亡率高達0.6%,是流感的六倍。市民不可掉以輕心,老人家與幼童尤其如是。

持第二種意見的人擔心,一旦市民鬆懈了防疫意識,確診個案必定大增,公共醫療系統就會吃不消。香港有九成以上的人口都依賴公共醫療系統,平時這個系統有時已不敷應用,相對緊張,若同時要抽調大量資源去應付新冠肺炎,對港人的醫療衛生可以影響非常重大。他們這麼著緊,亦是為了大局設想。

我能夠體諒一些官員在防疫措施上抓緊不放的用心,卻不認同他們用新冠死亡率來做文章。現實是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的確因Omicron的出現在下降。拿最近一個時段統計出來的死亡率,會比把之前的都一併計在一起更值得參考。

我認為5月之前的死亡率之所以會相對高,部分與政府的防疫措施失當有關。當時,政府對Omicron的傳播速度估計不足,要求所有密切接觸者都得隔離觀察,至於確診者更要按政府的標準接受治療,這對政府的醫療系統造成沉重的負荷,很快就應接不暇。以致隨後的確診者很多都得不到適切的照料,連老人家也可能因而過身。導致這段時間的死亡率偏高。但這種偏高的死亡率並非完全由Omicron毒性所造成的。所以我基本上認為,要統計Omicron的死亡率,用5月後的數字比把5月前的數字也一併算更為合理。

此外,即使是5月後的死亡率,亦在一定的程度上被政府的措施所扭曲,0.1%應比真正的死亡率高,而不是被某些專家刻意壓低了。

簡單而言,疾病的死亡率是由因病而死亡的人數除以期內確診個案而得出來的。如果確診數字被低估,死亡率就會被推高(因分母小了)。自5月後,香港已再沒有認真追查每個密切接觸者,而是任由透過快速測試知道自己確診的人自行向政府申報。結果是大量確診者因為不想去竹篙灣或可作居家隔離而沒有申報,導致大量確診個案被隱瞞,死亡率因而被推高。如果把這些漏報的個案也一併算進去,死亡率一定會更低。因此,我相信Omicron的真正死亡率,一定比0.1%還要低。市民對新冠病毒沒有之前那麼恐懼不是沒有道理的。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