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日我想利用這段時間和大家探討一個平時沒有機會深入討論的話題——香港引入高才通的最新消息。
上星期有報導提到,入境處在審批高才通續簽證的過程中,部分個案僅獲得了兩個半月的續簽。這個消息在香港的反響似乎不大,但我注意到在內地的社交媒體上,像微博等平台的反應卻相當強烈。人們對於為何有些個案的續簽僅持續兩個半月充滿了疑問,其實這個時限與撤銷簽證幾乎沒有差別。
高才通的引入機制在最初的兩年中相對寬鬆,特別是針對那些來自所謂百大院校的畢業生,他們可以無需工作就能申請來港並獲得兩年的居留權。在此期間,他們的子女也可以來香港讀書。這引發了另一輪爭議,因為有些高材生似乎利用這個計劃,將子女送來香港上學,這一問題甚至得到了前特首梁振英的認證,他指出應該堵塞這個漏洞。
至於這兩個半月的續簽個案,現在還沒有詳細的訊息。有些人質疑,可能申請續簽的人士的工作簽證本身就只有兩個半月,因此入境處的審核相對嚴格。不過,這些問題仍需官方的進一步澄清。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涵重申,這些高才生來港並不會佔用香港人的福利,他們的申請條件並不簡單。然而在續簽階段,這些高才生必須證明自己在香港有工作,或參與業務,才能獲批留在香港。
孫玉涵的言論似乎有悖於政策的初衷。他形容人才的配對就如同情侶關係,若人才認為香港的環境合適,自然會留下,但如果最終選擇不留,分手也屬正常。這令我感到好奇,為何香港在吸引高才時會用情侶間的配對作為比喻?難道這意味著整體政策在引入高才時考慮不周,以至於效果與期望相悖?
過去一段時間,內地流行著許多關於高才通的攻略,似乎有人把高才通簽證當作一種便宜的旅遊簽證,只需幾千元申請費用便可以在兩年內無限次來港,而續簽的問題等到兩年後再處理。此外,也有指有些人確實是來香港享受福利,根據一些攻略,申請高才通的人士甚至不一定是長期在香港,很多人可能只在申請當晚短暫逗留。
這些高才生的子女可以在香港享受十五年的免費教育,包括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還有機會升讀香港的大學及國際學校。對於那些普通本地生而言,進入這些國際學校的機會並不平等,所以高才通的引入政策在如何續簽和學子入學方面,似乎實際效果與初衷有著很大差距。
根據政府數據,自從2023年初開始推行高才通以來,至2024年12月底,已有約九萬兩千人通過該計劃入境。然而,只有一半的人找到了工作。而攜帶家屬的高才生中,只有兩成能找到工作,這顯示相當一部分人來港後根本未能貢獻香港的經濟。
我也懷疑,整體上有多少高才通的申請者在簽證到期後,真正留在了香港。就算政府說這些簽證到期後不會再續簽,但如果小孩已經在學校讀書,學校是否會定期檢查他們的父母是否仍符合入學資格,還是他們可以繼續完成學業?這可能讓他們獲得了香港人應有的福利,而對香港的經濟卻沒有實質貢獻。
因此,即使是前特首梁振英也對整體政策提出質疑。我也分析過,如果這麼多高才生來到香港,為何香港的勞動人口反而比歷史高峰少了180,000人?這些數據顯然不吻合。
總之,高才通的計劃可能只是政策宣傳的一個手段,實際的影響卻非常有限。我希望入境處能夠公布更多數據,讓市民了解政策的現狀以及其中的問題。同時,政府是否會採取措施修補政策漏洞,並在教育方面更為嚴格控制入學資格,以避免香港的資源被浪費,這也是值得香港市民關注的問題。
更多高才通相關報導
受惠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及高才通 葵涌iCITY外地客查詢增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