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三餐,廚房是每個家庭的「心臟地帶」,卻常常成為混亂的場景:備料空間不足、家人進出互相碰撞、煮一餐飯像打仗一樣手忙腳亂。如果你有以上煩惱,抱怨廚房太小,那麼問題的核心很可能並非只是空間不足,而是「廚房動線」規劃不當。一個好的動線設計,能讓下廚流程變得順暢高效,即使是小廚房,也能發揮最大的空間效益。

廚房動線是什麼?
所謂「廚房動線」,就是指你在廚房內進行一系列煮食活動時的移動路線。一個完整的煮食流程,通常依循「從雪櫃取出食材 → 在鋅盤清洗 → 在檯面處理及備料 → 在爐頭烹煮 → 完成後上碟」的順序。動線規劃的核心,就是讓這個流程盡可能順暢,避免來回走動或交叉移動,從而節省時間和體力。

戶主最常見的廚房痛點
在規劃不佳的廚房中,戶主們常常會遇到以下令人頭痛的問題:
- 收納不足:沙煲罌罉、各式廚電、調味料堆滿檯面,真正需要備料時卻沒有空間。
- 動線擁擠:雪櫃、鋅盤、爐頭距離不合理,導致煮食時需要來回奔波,轉個身都怕撞到東西。
- 備餐區不足:洗完菜沒地方切,切完菜沒地方放,煮好的菜也只能狼狽地疊在一起。
- 多人協作困難:當有家人想進來幫忙或只是拿杯水時,便會與正在煮食的人互相阻礙,場面混亂。

動線設計基本原則:掌握「黃金三角」
要解決以上痛點,便要掌握廚房動線規劃的基礎——「工作金三角」。這個概念由三個廚房最重要的功能點組成:
- 儲藏區 (雪櫃)
- 清洗區 (鋅盤)
- 烹飪區 (爐頭)

理想的佈局是將這三點連接成一個三角形。綜合專家建議,三角形三邊的總長度最好介乎3.6米至7.9米之間,確保走動距離不會太長或太短。此外,鋅盤和爐頭之間應預留至少0.6米的檯面作為主要備餐區,讓洗、切、煮的流程一氣呵成。
L型廚房:最高效靈活的經典佈局
特點:利用牆角空間,將廚具沿兩面相鄰的牆佈置,自然形成一個工作金三角,是功能性和空間運用之間最平衡的選擇。它能提供充足的檯面和收納空間,即使兩人同時使用也不會太擠迫。
注意事項:
- 善用轉角位:轉角是L型廚房的關鍵,但也是最容易浪費的死角。可安裝「小怪物」拉籃或旋轉盤等五金配件,將角落空間徹底活化,方便存取深處的物品。
- 功能分區:建議將雪櫃和鋅盤安排在同一邊,爐頭則放在另一邊,讓洗滌區和烹飪區有所區分,動線更清晰。
- 吧枱延伸:若空間許可,L型的短邊可延伸出來作為小型吧枱或早餐桌,一物二用。
U型廚房:收納與工作空間的王者
特點:沿三面牆設置廚櫃和檯面,提供最大的收納量和最寬敞的工作檯面。U型廚房的動線極短,工作金三角佈局完美,轉身即可完成不同工序,效率極高,非常適合熱愛烹飪或家庭成員較多的用戶。
注意事項:
- 走道寬度:為確保舒適,U型中間的走道寬度建議至少有1.2米,方便櫃門和抽屜完全打開,也足夠兩人同時經過。
- 避免侷促感:由於三面都是廚櫃,容易產生壓迫感。可考慮將其中一面的吊櫃改為開放式層架,或採用淺色系廚櫃門板,以增加空間的通透感。
一字型廚房:狹長空間的最佳解答
特點:所有廚櫃、家電和工作區沿著一面牆排列,動線呈一直線。這種佈局結構簡單,最節省空間,適合香港普遍的細單位、開放式廚房或狹長型廚房。
注意事項:動線順序:應按照「儲藏(雪櫃) → 清洗(鋅盤) → 處理(檯面) → 烹飪(爐頭)」的順序佈置,確保流程順暢。
活用垂直空間:由於橫向空間有限,應多利用吊櫃、牆上層板、掛桿或磁吸架等工具,將不常用的物品向上收納,釋放寶貴的檯面空間。
安全距離:雪櫃應遠離爐頭,避免爐頭的熱力影響雪櫃的製冷效率和壽命。
本文章內容及圖片均由專欄作者裝修佬提供。
更多廚房裝修資訊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