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成交買賣,有買家當然有賣家,扣除一些左手交右手的內部交易外,即使那些不相識或沒有血緣關係的買賣家,亦可胡亂作假成交,最有印象中有兩宗個案比較離奇,當中是真是假到現在還未水落石出。

其中一單多年前發展商聲稱,位於九龍興建中的物業,在開售前被一外海外基金收購,並認為證明了基金看好本港樓市,故豪氣收購,在事隔一年多,被傳媒追問交易進展,原來基金最後放棄成交,礙於那時透明度不高,沒有查到該基金的來龍去脈,之後便不了了之;另一宗,為港島區一幢精品豪宅,其中一個單位被高層內部認購,並以高價創歷史;又事隔五年多,居然在成交冊上取消紀錄,該公司高層撻訂而回。

這些被懷疑是造假的成交,政府並沒有細查,當然永遠不會有結果,所以目前話說不少新盤有大量內地專才及資金以團購式購買,當中有多少真與假不會被查出來,亦沒有中介人會說出這幫人的身份,令人懷疑是一組客抑或是數個完全沒有關係的買家,被說成行內稱之為「西餅客」,總之不會有結果的,而且根據過往慣例,西餅客的消息都是由相關人士發出給傳媒的,傳媒如何查證也得不到結果或證據,只有之後從土地註冊處的成交資料登記後才會曝光,不過那個時候樓盤已經賣完了,那會再追究真相。

其實在老樓入行不久,在90年代賣樓時,發展商會在二手市場以高價收購,製造更多高成交個案,當中有間發展商便向老樓坦白交代,「一來參考、二來投資」,反映

了早不買、遲不買,在開盤前便有買賣成交,你們說為什麼,道理很簡單,這些商業交易,製造更多參考個案(強調是真成交的),讓市場接受這個價,或是覺新盤價便直了,誤導市場資訊,製造更多資訊,這也不是犯法的,也沒有規定要對外公布,更精明的買家也會被這類資訊誤導作出買賣決定。

還有什麼開盤前有明星睇樓、投資者入票,老樓也不排除真的有名星入市,始終他們不善財經投資,有多少個學周星馳、劉德華等諳識投資之道,大部份與普遍市民一樣皆是白紙張,便可藉他們的知名度提高樓盤的見報率,但這招在近數年已不好使,沒有大篇幅報道,如老樓那時託娛樂版代向經理人查詢時,也是一句「私人事不便回答」便了事。

有一名投資者向老樓說,被發展商老友游說出席新盤活動,「由於很久沒有入市,錯覺我會重出江湖」,這是發展商的手段,目的借人過橋,製造令人誤會的畫面,而締造樓盤受各路買家歡迎的錯覺。至於那些買人頭、以日薪形式租用睇樓「臨記」亦不在此評論,總之大家所見的,不少是假資訊、營銷技倆,你願入局願者上釣,便要在日後付出代價。

獨立樓評人 劉兆昌

專欄|內地瘋狂來港買樓 樓市神話破滅變水魚(劉兆昌)

專欄|樓市是一場賭博 誰也不想當「契弟走得摩」(劉兆昌)

專欄|內地客三不買 「非新樓 缺地鐵 沒商場」 一手獨佔9成客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