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港人消費傾向手緊的主因未必是因裁員、減薪,而是關乎對經濟的信心。綜合信貸資料服務機構環聯(TRU)消費者脈搏數據,表示收入增加的消費者上季錄得顯著增長,但表明削減非必要開支的消費者比例卻未有因而減少,至於將更多資金撥入應急儲蓄的比例同樣維持在高水平。

4成人削減開支與疫情封關期間相差不遠
數據顯示,消費者削減開支的行為在疫情嚴峻時期最為普遍,例如2022年第一季、即第五波疫情的衝擊時,高達46%的受訪者表示會「勒緊荷包」,隨後在社會復常後、2023年次季相關比例回落至32%,不過樂觀情緒未見延續,表示節衣縮食的人在2023年第四季至2025年第二季都在四成左右反覆(38%至40%),與封關期間(2021年第四季:42%)相差不遠。
各季度削減非必要開支的消費者比例變化
時期 | 削減開支比例 | 備註 |
2025年第二季 | 39% | 維持高水平 |
2024年第四季 | 40% | 四成左右反覆 |
2024年第二季 | 38% | 四成左右反覆 |
2023年第四季 | 40% | 四成左右反覆 |
2023年第二季 | 32% | 社會復常後回落 |
2022年第四季 | 43% | 疫情嚴峻時期 |
2022年第三季 | 45% | 疫情嚴峻時期 |
2022年第二季 | 45% | 疫情嚴峻時期 |
2022年第一季 | 46% | 第五波疫情衝擊(最高峰) |
2021年第四季 | 42% | 封關期間 |
通脹經濟放緩工作穩定性成三大憂慮

環聯指出在宏觀經濟不穩的大環境下,香港消費者對未來收入增長的信心明顯被削弱,而通脹(57%)、經濟放緩(55%)和工作穩定性(54%)等是大眾主要憂慮,分析提到本港的通脹率於今年首五個月錄得升幅及失業率自二月起持續上升,從而令香港消費者逐漸更注重重新分配資源,以增強財務彈性、管理債務並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
增加應急資金以備不時之需
「節流」得到的資金許多被用作增加「安全網」:39%消費者則表示加強了應急資金儲備(較首季增加4個百分點)、25%增加了退休金儲蓄(較首季增加1個百分點)及20%亦加快償還債務(較首季增加4個百分點)。
更多香港經濟相關報導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