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在上網搜尋儲蓄保險,不難發現有不少網民抱怨「回報唔似預期」、「提早退保即蝕錢」,甚至有人直言是「儲蓄保險呃人」。其實,這些情況多數並非產品本身有問題,而是投保前對保單運作、風險及限制了解不足,以致期望與實際出現落差。想避免中伏,宜先了解常見儲蓄險陷阱,再掌握儲蓄保險好處,才能充分發揮儲蓄保險的功用。

什麼是儲蓄保險?

想知道儲蓄保險是否呃人, 首先要認清它的本質。儲蓄保險屬於一種兼具儲蓄功能與人壽保障的保險產品,投保人需定期供款(如月繳、年繳或一次過繳清),保險公司會提供人壽保障,投保人在保單期滿時,可提取現金價值,領回本金及相應利息,部分產品還有額外分紅或非保證回報。適合用作資產累積、退休規劃、子女教育基金或家族財富傳承,不過產品流動性較低,如提前退保或中途斷供,有機會損失本金或收益。

儲蓄保險4大陷阱解析

陷阱一:紅利回報迷思

不少人一見到保單預期總回報高,就誤以為紅利等同最終可獲金錢。事實上,儲蓄保險中的紅利屬於非保證部分,會受到保險公司投資表現、分紅政策與整體市場環境影響。即使銷售時提供的數字吸引,也只是預測,未必能實現。投保前,建議參考保監局要求保險公司公布的「分紅實現率」,了解保險公司過去實際派發與預測之間的差距,再判斷該產品是否值得考慮。

陷阱二:斷供的風險

儲蓄保險大多要求長期定期供款,如5年、10年甚至20年。如投保人因失業、財務困難或其他突發情況未能按時供款,甚至完全斷供,有可能會失去保障。雖然保險公司或會先以動用現金價值、紅利或保單貸款等方式支付未繳保費,但一旦貸款額超過保單現金價值,保單便會終止,不但失去保障,更可能無法取回已累積的儲蓄。而且斷供後如要恢復保單,亦可能需要重新核保……因此,建議在投保前先評估自己的長期供款能力,確保有足夠能力持續供款。

陷阱三:流動性不足

儲蓄保險並非隨時可靈活動用的資金工具,尤其在早期階段不宜提取。本金需要長期鎖定,才能發揮滾存效應。雖然部分產品容許提取分紅,但初期紅利金額有限,若提早提取或進行部分退保,不但可能導致實際損失,亦會削弱日後的複利增長,影響長期回報。

陷阱四:銷售誤導

有些保險銷售人員會過分強調儲蓄保險的「預期回報」,卻淡化甚至沒有清楚解釋「保證回報」的實際水平,令投保人誤以為預期回報就是最終回報。所以投保前應先分清保證與非保證回報的分別,並按自身財務能力設定供款額,避免日後出現「回報唔似預期」的情況。H2: 儲蓄保險的好處
雖然儲蓄保險有其限制,但對於某些人士來說,仍是不錯的財務工具。只要了解產品特性,掌握使用方式,就能發揮其最大效益。

儲蓄保險的好處

雖然儲蓄保險有其限制,但對於某些人士來說,仍是不錯的財務工具。只要了解產品特性,掌握使用方式,就能發揮其最大效益。

風險較低,設有保證回報

相較於股票、基金等波動性高的投資產品,儲蓄保險風險相對較低,通常設有保證回本金額及穩定增值讓資產隨時間累積。不用擔心利率變動或市況波動,特別適合保守型投資者,或想把部分資金作中長線配置的人士。

低風險、設有保證回報,助資產穩步增值

相較股票、基金等波動性高、甚至有機會「蝕本」的投資工具,儲蓄保險屬低風險選項,一般設有保證金額。當供款一段時間後達到回本點,便能開始累積財富,資產隨時間穩定增值,不受利率或市況波動影響,適合保守型投資者。投資經驗豐富的人也可以利用儲蓄保險分散風險,亦有助令整體投資回報更平穩。

靈活供款方式,配合不同人生階段需求

不少儲蓄保險提供不同供款期選擇,例如5年、10年或一次性繳清,讓投保人可按個人預算及未來規劃安排供款。同時,不少儲蓄保險更設有貼心功能,滿足不同人生階段需要,例如提供多種貨幣選擇,讓父母提早為子女海外升學作好資金安排;又或者可在指定時間鎖定累積紅利,為未來回報加上一層保障,令理財計劃更踏實穩妥。

人壽保障與財富傳承

儲蓄保險同時具備基本人壽保障功能,若不幸身故,可為家人提供一筆保障金。而保單內的現金價值或紅利亦可作為傳承資產,指定受益人後可避免繁複遺產程序,簡化財富分配流程。

懶人理財,培養理財紀律

儲蓄保險要求定期供款,有助建立長期儲蓄習慣。對於理財經驗較少,或月光族來說,這種「強迫儲蓄」形式可幫助建立資產,為未來儲備資金,例如退休、子女教育或人生其他大開支。

(授權轉載|原文鏈結

更多儲蓄保險相資訊

做定期變借錢買儲蓄保險 銀行突Call Loan揭銷售陷阱(10Life)

簡約退休都至少要400萬元 專家教你點儲最化算(10Life)

現金流回報分析|5大熱門儲蓄保險比較 認清紅利種類(10life)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