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筆者提及「影印契」和公司欠薪的按揭個案,期間反覆強調預留充足時間申請的重要性。日前筆者就遇到一個非常值得借鑒的「教材」,個案是一對婆孫,孫女三十多歲任職護士,祖母則年過八十。數年前兩人聯名購買九龍區一個新居屋單位,樓價約為350萬元。由於當時仍未收樓,兩人並未特別留意按揭申請的時限。直至8月底,孫女收到通知,單位將於9月11日交樓,才意識到自己尚未辦理按揭,於是匆忙聯絡本行同事尋求協助。

由於時間緊迫,我們週五晚上接獲查詢後,立即安排婆孫兩人翌日早上與多間大型銀行會面。雖然不少買家會選擇透過大行申請按揭,而大行審批速度往往比中小型銀行快,但這也不代表可等到最後一刻才「臨急抱佛腳」。接著事情的發展宛如電影情節,同事跟婆孫兩人碰面後,孫女又表示祖母半年前開始出現認知障礙,如今狀態不佳。不出意外,跟銀行職員會面時,祖母確實未能有效跟職員溝通。從銀行角度來看,提供上百萬元的貸款,當然要確認清楚對方是否神智清醒,故週六早上所見的3間大型銀行均以無法確認祖母的申請意願為由拒絕批出按揭。
酌情特快審批 按揭顧問扮演關鍵角色
在情況陷入膠著之際,我們鎖定其中1間大型銀行進一步磋商,最終取得突破性進展。銀行同意由婆孫兩人各自開設獨立戶口,並由孫女作為主要供款人,承擔主要還款責任。銀行在理解其實際困難後,最終接受這項安排,批出相當於樓價6成半的按揭(即約227.5萬元),並提供0.3%現金回贈,讓她們能順利完成收樓。
按揭顧問的角色在緊急情況下尤其重要。從收到收樓通知到成交期僅餘2至3星期,若由前述個案的孫女當初堅持自己逐一向銀行查詢或申請,幾乎不可能及時完成審批。居屋跟一般私人住宅不同,有房委會提供最長達50年的「按揭貸款擔保」,即由房委會向銀行保證,單位斷供時會代業主先向銀行償還貸款,然後才向業主追討相關款項。故居屋比一般私人住宅更易取得高成數按揭,最高可達9成。
居屋無須按保反令銀行審批更嚴謹
但此乃「雙面刃」,反倒因為居屋做高成數按揭無須向按揭證券公司購買保險,銀行作為最後把關者審批文件時會更加謹慎,變相大家遞交申請時自己亦要檢查清楚所有文件是否齊備。
這次比較慶幸的是孫女本身是任職公營機構的專業人士,收入水平較高且穩定,間接令到銀行較願意酌情「特快批核」。現實中,其他申請人本身的收入未必充裕,手上亦有可能有其他債務。如有需要,筆者建議大家還是預留充足的申請時間,並及早向專業的顧問尋求意見。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