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在房地產問題上弄到今天這個田地,很大的原因是內地的整套房地產系統的結構與思維都是從香港搬過去的。有人曾以成功地把香港的那套引進了大陸為榮,現在看來是害苦了國家,往後國家想抽身擺脫這一套,可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香港這套系統的最大問題是:(一)政府的財政過度依賴房地產方面的收入,習以為常之後,就不容易另闢新途徑;(二)人民的財富集中放在房地產上,以致政府不敢讓房地產價格回落太多。因為這會導致社會的財富大量蒸發,破壞社會的內需與再投資能力;(三)房地產成了最賺錢的行業後,其他行業得不到所需的資源,導致經濟發展不平衡;(四)在樓價長期高企的情況下,年輕一代置業無望,成家困難,對前景充滿怨言。
中央政府現在已知道問題嚴重,所以下決心要擺脫對這個途徑的依賴。只是這個決心下得太遲,現在已牽一髮動全身,行之惟艱。
中央要「房住不炒」;但若果炒家完全離場,市場缺乏投機性的需求的話,樓價就沒法維持今天這個水平,而地價亦會隨之下跌。地價下跌,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就會出問題。所以,相信地方政府的心底裏是不想中央出重手去壓抑房地產市場的。
然而,中央的政策卻須雷厲風行,誰不落實,誰就烏紗不保;所以有些地方政府惟有陽奉陰違,虛與委蛇。為了證明自己管轄的地方樓價並沒有失控,有些地方政府不許高價成交的單位做過戶登記,以免統計數字不好看。有些地方,不但控制成交登記,甚至要求廣告上出現的價錢也得符合政府的指導價。否則,出廣告的經紀也可能會被抓去法辦。
結果,民間惟有用陰陽合同的方式來應付。合約遵照政府的要求來成交,私下再作枱底交易。這種做法,負責業權過戶的公務員當然知道,但這樣的安排不正是為了配合他們的需要嗎?
地方政府為了中央政府相信他們已成功控制過度熾熱的房地產市場,惟有默許陰陽合同的存在。但這不但會導致產權登記時造假,還得要銀行作按揭估價時也跟着造假,學術機構做統計分析時也配合造假,甚至連處理稅務安排時也得弄虛作假。一個社會到處都充滿這樣的歪風,會有健康的發展嗎?
過去是中央政府不夠強勢,以致政令不出中南海,這當然不好。現在中央政府太強勢,大家有不同意見都不敢提出來。結果是明知前面有個坑,都沒有人願意提醒一下中央,寧願大家一起跌中坑裏。到中央也體驗到這裏有個坑時,才沿着中央的指示,從坑裏爬出來。這樣,自己的烏紗雖然保住了,但國家卻要付出沉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