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在香港爆發已踏入第三年。這兩年多的時間裡,香港對外的聯繫已近乎停頓。香港經濟是外向型的,沒法對外有實體的聯繫,很多生意都沒法有效進行。這對香港的經濟影響很大。有企業因生意一落千丈而被逼倒閉,亦有一部分外資企業因生意難做而被逼遷離香港。長此下去,香港將無法發揮自己的特殊功能,變成在香港推行一國兩制也沒有意思。所以香港商界有強烈的聲音,要求政府盡早恢復對外通關,撤銷對外來者須隔離觀察的檢疫要求。香港的疫情不比外邊輕,外防輸入的功能已經不大。
對商界的聲音政府不是沒有回應,只是回應得不夠徹底。政府只是把需要隔離的時間,從最初的21天逐步下降到3+4天(3天強制檢疫加4天家居醫學觀察)。近日更有傳言,說不用等到11月就可以轉行0+7的檢疫措施。
這種放寬,對原本居住在香港的人有一點好處,因為這多少可以減輕港人出外旅遊或公幹的成本。這種減輕主要反映在措施推行前後對比;但對原先並非居住在香港的人卻一點吸引力都沒有,而是依然有一定的阻力。世上不止一個旅遊點可供選擇,不來香港可以去新加坡,可以去泰國,亦可以去歐洲,不一定要來香港。
此外,對運動員來說,如果來港參加比賽,要提前7天來接受醫學觀察,那相當一部分運動員就可能放棄來港作賽。同樣理由,若果要公務繁忙的商界朋友,先作7天的醫學觀察,然後才可以全面開展商業活動,實在成本太高,他們可能寧願轉換別的生意夥伴。
香港要繼續扮演國際大都會的角色,必須在人流、物流、資金流及訊息流方面都暢通無阻。香港聞名於世的是它的自由,而不是它的嚴格管制。現在於世人心目中,香港不是一個可以隨便去的地方,出發前先要做核酸檢查;然而在外國,要找可提供核酸檢測的地方已不容易。來到香港後,還得進行7天的醫學觀察。萬一發現受感染,還要留港至痊愈才可以離開,時間上會大失預算。
這樣的香港,怎有條件吸引外邊的人來旅遊、來投資、來消費、來做生意,以及來作文化交流?這樣的日子愈長,香港受的傷害就愈大,以後要復原就更不容易。
解放初期,毛澤東為了留有後著,決定不惜讓香港繼續被英國統治,以讓香港繼續扮演自由港的角色。到97回歸時,鄧小平為了讓香港繼續扮演金融中心與國際大都會的角色,不惜放棄在香港行社會主義。他們為了香港可發揮它的特殊功能,不惜在民族大義與政治理想上作折衷,可見香港的特殊功能對中國有多重要。希望特區政府不要對這種功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