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疾病,根據醫管局統計,目前本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病人,相當於每10名港人便有1人患糖尿病。假如血糖水平長期偏高,或會影響身體器官功能,併發「糖尿腎」、「糖尿眼」,甚至中風等,因此,及早確診及適當治療非常重要。糖尿病雖然暫時未能根治,但可以透過藥物及均衡飲食等控制病情。另外,原來現時市場上亦有專為糖尿病人而設的保險。

甚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身體代謝失調導致的疾病。碳水化合物經消化後會變成葡萄糖,經小腸吸收並進入血液循環系統,成為血糖。正常情況下,胰臟會分泌胰島素,協助血糖進入身體細胞。假如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身體無法運用胰島素,血糖便會上升。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準則,空腹(即8小時內沒有進食)的血糖水平超過7 mmol/L,或餐後兩小時的血糖水平超過11.1 mmol/L,便屬於糖尿病。假如血糖高於正常水平,但未達到確診標準,會被視為糖尿病前期,這類病人同樣需要定期檢查,監察情況。

糖尿病的成因是甚麼?

糖尿病可依據成因分為四類,當中以2型糖尿病最為常見,佔全部病例超過九成。

類型成因
1型糖尿病因遺傳及自身免疫系統問題,令製造胰島素的細胞受破壞,完全不能製造胰島素。這類病人以小孩及年青人為主
2型糖尿病主要因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及缺乏運動致病。病人的身體細胞不能有效攝取及利用葡萄糖,血液中因此積存了過量糖份
妊娠糖尿病因懷孕期間荷爾蒙分泌改變而致病,通常在分娩後就會痊癒
其他類型糖尿病因遺傳病令身體胰島素分泌不足;胰臟炎併發;受藥物影響等

糖尿病有甚麼病徵?如何斷症?

糖尿病初期病徵不明顯,部份病人會經常感到口渴、尿頻、體重下降、容易疲倦、視力模糊、皮膚痕癢及傷口不易癒合等。不過,亦有部份病人沒有上述症狀,甚至出現併發症時,才驚覺患上糖尿病。

定期檢查有助及早斷症,主要的測試方式包括:

  • 空腹血糖測試:病人在午夜後禁食,翌日早晨抽血驗血糖
  • 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先檢查病人空腹時的血糖水平,隨後病人飲用75克葡萄糖,隔2小時再抽血檢驗,觀察血糖水平升降

如何治療糖尿病?會引致併發症嗎?

糖尿病暫時未能根治,但可以透過飲食和藥物控制病情:

  • 飲食治療:維持均衡飲食,定時定量、少食多餐、避免進食高糖或含有添加糖的食物、避免過量飲酒等,均有助穩定血糖
  • 口服降血糖藥:醫生會根據病人身體狀況,處方不同功效的藥物,例如刺激胰臟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或減慢小腸吸收葡萄糖等。
  • 胰島素注射:模仿正常人胰島素分泌,以控制血糖。這種治療方法會用於1型糖尿病病人,以及已用口服藥但仍未能控制血糖水平的2型糖尿病病人。胰島素也分速效和長效等多種類別,須由醫生處方,病人經訓練後可自行注射。

假如未能妥善控制病情,血糖水平長期偏高及不穩定,會令血管和神經系統受損,進而影響身體器官功能,引致腦血管病如中風、視網膜病變、白內障、冠心病、心臟衰竭、腎功能衰竭、肢體潰瘍等併發症。如下肢潰瘍感染且未能痊癒,可能需要截除下肢。此外,糖尿病亦可能導致急性血糖過低或過高。

如何預防糖尿病?

健康的生活習慣有助預防糖尿病,包括:

  • 均衡飲食,以低脂、低糖、低鹽及高纖為目標
  • 每星期最少五天運動30分鐘或以上
  • 保持理想體重,亞洲人的理想體重指標(BMI)是18.5至22.9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即BMI超過23)、45歲以上、直系親屬有糖尿病史等,均屬於「高危一族」。另有研究顯示,曾患妊娠糖尿病的婦女,日後患2型糖尿病的機會較高,因此,即使產後已痊癒,也應注重均衡飲食。

糖尿病病人能否購買醫療保險?

一如不少慢性病患者,糖尿病人過往較難購買醫療保險,幸而,近年不少保險公司陸續放寬糖尿病的投保限制,包括危疾保險及醫療保險,但有關併發症仍然會被列為不保事項,例如失明、心臟病、腎衰竭等等。

有公司亦推出專為糖尿病人而設的醫療及危疾保險計劃,例如YF Life萬通保險「首選糖尿保」主力保障糖尿病相關的嚴重疾病,包括失明、冠狀動脈手術、心臟病、臀衰竭、中風、斷肢。Cigna「信諾糖路同行醫療保」則讓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受保人提供住院醫療保障。

由於上述保險產品保障範圍複雜,若果有疑問,可參考產品條款或諮詢10Life保險顧問意見。

註:
1.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香港糖尿聯會、傳媒報道、保險公司
2.本文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10月31日。

原文:https://www.10life.com/blog/Can-a-Diabetic-Patient-take-Medical-or-CI-Insurance?locale=zh-TW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