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在美國「去全球化」主張的影響下,世界經濟動力大減。如是導致中國的產品海外需求不足,出口陷入負增長。長期以來,出口都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出口的訂單不足,勢必拖累中國的整體經濟。

因為,中國的製造業體量實在太大了,單靠自己的國內需求,是沒法支撐得起的。工廠開工不足,工人就會失業,人民的收入就會減少,連帶內需也會受影響,中國經濟焉能不受拖累?

製造業若出現衰退,受影響的主要是收支上的流水帳。其影響進展相對緩慢,政府尚可以透過寬鬆的貨幣政策與加強基建,去阻止衰退惡化。可惜,現在中國經濟出問題的,不單是製造業,還包括房地產,那就會影響中國經濟的資本帳。

房地產不景氣,常有「遙感效應」,可以在短時間裏就全面爆發,影響深遠。所謂遙感式爆發,是指房地產的業主,不用自己直接出售手上的資產,亦會因市場的變化,而蒙受損失。因為,只要市場上有類似單位的低價成交,銀行對這類單位的估價就會跟隨下降。這會影響業主獲得銀行信貸的能力,進而影響業主調動資金,進行投資與消費的能力。社會很容易因而進入通縮。

通縮對經濟造成的傷害,往往比通脹還要嚴重;因為它來得急劇,有很強的負面連鎖反應。資產價格一旦回落,不但會阻嚇新資金流入,還會嚇走已經流入的資金。這又會令資產價格進一步回落,出現惡性循環。

過去,中國的房地產價格之可以維持在這麼高的水平,很依賴民間的資金不斷流入。這些資金既有來自剛性住房需求,亦有來自改良性的住房需求,還有不少是來自投資與投機性的需求。現時,銀行對前兩種需求已經開放,但對後兩種需求仍設有很多限制。導致資金的流入量不足以支持價格可以在現水平穩定下來。

人們擔心,疫情後的樓市交投反彈,在第二季就會復歸平靜,樓價可能又會進入新一輪的下跌。據我從內地一二線城市的分公司收到的訊息,三月下旬市場的活躍度已經減慢,樓價已經欲升無力。情況若果沒法及時扭轉,通縮的威脅就不容易解除。

日前,人民銀行宣布於2023年3月27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估計有2,50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可以釋放出市場。其目的相信是為了刺激經濟,避免通縮,不過現時的情況是:急於用錢的人可能一樣借不到錢,因為銀行不肯冒風險;而有能力還款的人卻不願意向銀行貸款作新的投資,令降準效果不易發揮。

有能力的投資者現在不敢輕舉妄動的原因,是覺得投資行為已被污名化,他們不敢「以身試法」,看來中國政府有需要從理論層面肯定投資者的社會功能,推動投資者與政府一起努力,以避免經濟陷入通縮了。

C觀點-施永青-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的報章專欄-專欄題材廣泛-由議論時政-營商心得-以至分享個人學習及生活經驗
崇尚無為而治的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每日報章長文專欄《C觀點》月旦時事:點評本港樓市經濟議題、暢談古今中外營商哲學、憑藉住豐富人生經驗推演世界大局走向。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