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日前(4月19日)聯合國公布,印度人口以14.28億元超越中國的14.25億,成為世上人口最多的大國。據聯合國的估計,到2064年,印度人口將增長至17億,而中國的人口將下跌至11.5億。有人擔心,中國失去世上第一人口大國的地位後,將沒法繼續擔當「世界工廠」的角色。下一個世紀將會是「印度世紀」而非「中國世紀」。

不過,人口紅利要發揮得好,不但要看數量,還要看質量。個別印度人的質素其實不錯,他們英文了得,又有數學天分,美國金融界與科技界的骨幹分子之中,印度人都佔一定比重。但作為一個民族,印度人的整體質素卻很難全面提高。原因是印度人的「種姓」分明,賤民受到嚴重的歧視,沒有機會接受教育,他們只能做血汗工人。如是導致印度的製造業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成為工業大國,沒法成為工業強國。

種姓制度除了令印度的教育沒法普及化之外,還導致印度的企業家族化。高層領導大都是任人唯親,沒法做到任人為賢。結果利益關係與血緣關係混在一起,貪污愈加嚴重,沒法成就一批像華為、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拼多多等一系列在全球都有競爭力的現代化企業。

此外,印度對基建的投資,長期以來都不如中國進取。中國的基建佔了GDP的一半,而印度的基建卻只佔GDP三成。缺乏政府為國家的基建先打好基礎,印度的經濟就很難高速發展起來。

外國人去到印度的第一個印象往往是貧窮、落後,一片混亂,完全感覺不到是一個現代化國家。印度的馬路上,除了人車爭路外,還有牛、馬、大象、猴子、白鴿、孔雀等。牠們都不會遵守交通規則,導致交通嚴重擠塞,人們不得不把大量精神時間放在交通上,資源浪費。

那年我去印度旅行的時候,遇着大雨,旅遊巴的司機發覺水撥沒法運作,視線嚴重受阻;但他一樣照開車,只是着導遊不時伸手出車外,為他抹車頭玻璃。香港來的旅客覺得這樣做很危險,但印度人卻不當一回事。他們覺得,既然引擎仍能開動,大家為甚麼不肯將就一些?在這種得過且過的心態下,印度的基建很難搞得起來。

西方的傳媒大都偏幫印度,常把印度的前景描繪得比中國亮麗,原因是印度有搞西式的民主選舉。為此,西方就對印度的種姓制度與女性備受歧視默不作聲。很明顯,西方在人權問題上是雙重標準的。

現實正正是因為印度採用了西方的選舉制度,才令到印度的執政黨不斷輪替,沒法集中力量辦大事。結果國家的資源一時放在河東,一時又放在河西,造成大量浪費,令印度的人口紅利沒法得到充分發揮。

C觀點-施永青-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的報章專欄-專欄題材廣泛-由議論時政-營商心得-以至分享個人學習及生活經驗
崇尚無為而治的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每日報章長文專欄《C觀點》月旦時事:點評本港樓市經濟議題、暢談古今中外營商哲學、憑藉住豐富人生經驗推演世界大局走向。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