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全面脫鈎原是美國阻撓中國崛起的主要策略。按美國自己的說法,這是與蘇聯冷戰並取得勝利的經驗;當時的做法就是要全方位截斷蘇聯與世界的合作,包括政治、經濟、金融、科技、貿易、文化、藝術、教育、體育、醫療、衛生及環保等,目的就是要蘇聯沒法透過這些與外間接觸與合作,學習到西方世界的先進知識與營運模式,逼蘇聯封閉在自己搭建的鐵幕裏,屈屈不得好死。

用這套方法對付蘇聯相對容易,原因是蘇聯自我封閉,本身就限制人民與西方接觸,害怕人民受西方的意識形態的毒害。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要把世界與蘇聯切割就相對容易,只須順水推舟,就可以馬到功成。

然而,今天的中國比當年的蘇聯開放得多,中國和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有生意往來,全球的200個國家中,有130多個以中國為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每年出外旅遊的人數可達1.5億人次;中國的留學生遍布世界的名大學,其中不少作出學術上的貢獻。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企圖要世界與中國脫鈎就變得非常艱難,不但盟友沒法全面配合,連自己也沒法徹底做到。

自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國既對中國全面開徵關稅,又要求盟友停用華為的5G產品;此外還制裁中國的大疆無人機與字節跳動公司;連美籍科學家在中國公司工作也受到禁止。為了要與中國脫鈎,美國又禁運,又限投,列出的黑名單愈來愈長;但中國與世界的聯繫卻不跌反增。所不同的是增長點由發達地區轉移去了發展中地區。

發展中地區向來依賴西方發達地區的援助,自從有機會接觸中國之後,他們發覺與中國交往可帶來的好處遠超過西方發達地區,於是與中國的聯繫變得愈來愈緊密,與西方的關係變得愈來愈疏離。到西方發覺形勢不妙,想彌補關係時,已有點兒力不從心。

時至今天,西方已意識到,與中國全面脫鈎的定位的確訂得過高,堅持不改的話,只會自暴其醜,難叫追隨者信服。所有在廣島的G7會議後,定調為不用全面脫鈎,改為在關鍵位置減少對中國的依存,稱之為「去風險」

調子變了,但做法沒有變,就是要盡一切努力阻止中國的崛起。所不同的是,不再是處處都咬了,而是找咬得下的地方才咬,會咬崩牙的地方就延後,等機會再咬。現實是:美國已沒有能力在同一段時間裏這麼多的地方一起咬;與中國脫鈎的是有代價的,這些代價有些美國還付不起,不得不做些退讓。這是美國領導人要找中國領導人對話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中國也不會等美國慢慢找機會來咬,而也會找美國會痛的地方反咬一口。最近中國就主動不再購買美光的芯片。既然中國想要的美國選擇不賣,那中國亦可以選擇不買那些美國想賣給中國的產品。中美今後的較量一定會持續,直到見勝負為止。

C觀點-施永青-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的報章專欄-專欄題材廣泛-由議論時政-營商心得-以至分享個人學習及生活經驗
崇尚無為而治的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每日報章長文專欄《C觀點》月旦時事:點評本港樓市經濟議題、暢談古今中外營商哲學、憑藉住豐富人生經驗推演世界大局走向。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