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家中老幼或體弱人士,不幸感染肺炎鏈球菌(又稱肺炎球菌),除了有機會引起可致命的肺炎外,也可造成其他嚴重疾病,例如腦膜炎、敗血症等,所以無論是家長抑或照顧者都不能掉以輕心。接種預防疫苗、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尤其爆發呼吸道傳染病期間,均是重要預防方法。萬一出現懷疑症狀,更應盡快帶往求醫。10Life為大家綜合了肺炎鏈球菌可引起的症狀、感染原因、傳染途徑及治療方法,折解大眾對肺炎鏈球菌的迷思。

感染肺炎鏈球菌會引起什麼症狀?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指出,肺炎鏈球菌本身會在健康人士的鼻及咽喉內存活,當中以兒童尤其普遍,而帶菌不一定會發病或出現症狀,但當身體的抵抗力較弱的時候,它可入侵身體造成感染,特別是對於高危人士來說,它有機會造成不同的感染疾病,相關症狀視乎其入侵的部位,而較多情況會出現發燒症狀,包括肺炎、中耳炎及腦膜炎等。該菌一旦入侵了腦膜和血液,分別引致腦膜炎、菌血症或敗血病,在醫學上屬於侵入性肺炎鏈球菌疾病(即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後果可大可小。

受感染引起的疾病症狀
肺炎發燒、呼吸急促、發冷及帶痰的咳嗽,嚴重可致命。
中耳炎發燒、耳痛或有分泌物流出。若出現重覆感染,聽覺有機會受損。
腦膜炎發燒、頸部僵硬及精神昏亂,可引致聽覺長期受損,嚴重可致命。
菌血症及敗血病關節痛、發冷,可令身體其他部位同時受感染,例如造成肺炎及腦膜炎。

肺炎鏈球菌會傳染嗎?潛伏期多久?

肺炎鏈球菌常見於人體的上呼吸道,所以容易在人與人之間,透過不同途徑互相傳播,包括經患者咳嗽和打噴嚏而產生的飛沫、與患者有親密接觸、或觸摸了被肺炎鏈球菌污染的物件而傳播。潛伏期大概1至3天。

肺炎鏈球菌有哪些感染原因?誰是高危一族?

醫學界普遍認為有幾類人士屬相關高危一族,他們會較容易受到肺炎鏈球菌的襲擊,尤其是當免疫力較弱的時候。當中包括幼童、長者及長期病患者,例如糖尿病患者。還有一些人士都屬於此高危組別,例如過往曾因肺炎鏈球菌引致腦膜炎、菌血症或敗血病人士;免疫力受損人士,例如癌症患者、愛滋病患者、沒有脾臟的患者等;以及植入了人工耳蝸的人。

究竟本港每年有多少人感染此菌導致患上嚴重疾病?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指出,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是本港法定呈報傳染病,中心在2023及2024年(截至3月底)分別接獲94宗1及32宗2有關個案。

當局又曾有分析3指出,在2018年至2022年,本港的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的發病率為每10萬人有0.34至2.54患上該病。若比較不同年齡組別,發病率於2至4歲、65歲或以上人士會較高。至於同期的死亡個案,每年介乎4宗至31宗,情況令人關注。

肺炎鏈球菌感染會自己好嗎?有什麼治療方法?抗生素有用嗎?

不幸感染了肺炎鏈球菌而引致上述提及的疾病,患者較難會自行痊癒,所以有懷疑症狀,必須盡快求醫。醫生會處方適合的抗生素為患者治療,如發現感染了抗藥性細菌,臨床上可能要嘗試採用不同抗生素作治療。

要及早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預防方法?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接種疫苗是有效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的方法,衞生署已把有關預防疫苗,納入疫苗現有的接種計劃內,為合資格的65歲或以上長者及高危人士,提供免費或受資助的疫苗注射。而在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內,新生嬰兒可在出生第2個月、第4個月免費接種相關疫苗,並於第12個月大時接種1劑加強劑,合共3劑。

其他預防方法包括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觸摸扶手或門柄等公共設施後要洗手。家長或照顧者可多清潔和消毒經常接觸的物件,包括傢俬、玩具和共用物件,例如使用 1 比 99 稀釋家用漂白水進行消毒,另可用70%火酒清潔消毒金屬表面。

日常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前往人多擠逼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眾地方,尤其高危人士。此外,保持均衡飲食、恆常運動、充足休息、避免吸煙和飲酒,均有助建立良好抵抗力。當大家出現呼吸道症狀時,不應返工或返學,應盡快求醫,接受診治。

因肺炎鏈球菌感染而住院,醫療保險會賠償嗎?

不幸感染肺炎鏈球菌,對兒童、老人家或長期病患者來說,都會對健康構成風險。一旦病情嚴重,可能需要住院治療,例如留醫私家醫院數日至一星期不等,治療費用可高達數萬元。所以家長及早未雨綢繆,為年幼子女購買醫療保險,日後可更加靈活地選擇治療方案,紓緩醫療開支帶來的負擔。

大眾購買醫療保險前應了解清楚保險產品的保障範圍,選擇最合適自己或家人的計劃。一般而言,兒童門診醫療保險會賠償診症和基本藥物費用,兒童住院醫療保險則會賠償手術和住院開支,例如病房房租、醫生巡房費等。

註:

  1. 衞生防護中心二零二三年須呈報的傳染病按月統計數字
  2. 衞生防護中心二零二四年須呈報的傳染病按月統計數字
  3. 肺炎球菌疫苗接種常見問題
  4. 本文最後更新日期: 2024年5月24日。

(授權轉載|原文鏈結

更多相關資訊

2024兒童疫苗計劃|BB打針時間表詳解及私家診所打針價錢

藥廠股票分析|抗腫瘤藥物的研發進展與投資趨勢(PPLau)

醫家講股|何解港股醫療公司股價無法穿透週期?(PPLau)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