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香港政府於2月28日宣布全面撤銷各項樓市辣招,希望能刺激樓市。然而,儘管措施一出,市場確實一度活躍,看樓量和交投量上升,但樓價並未明顯回升,三個月後評論指撤辣對樓價的影響有限,主要問題仍在於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利率上升以及香港本地經濟狀況,撤辣後樓市短期回暖,但長期走勢仍取決於更廣泛的經濟因素。反彈不似預期,樓價跌多過升,連「死貓彈」也談不上。

住宅成交量於撤辣後展現強勁的按月增長,其中4月份的樓宇單位買賣合約數字是自2012年以來最高。然而是次激增是過去積壓的需求一次過釋放所致,預計該數字在未來幾個月將會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樓宇單位買賣合約數字的前瞻指標,臨時一手樓宇單位買賣合約數字在3月達到約4,200宗,但在4月下降至約1,700宗,反映市場呈放緩跡象。縱使上月份有多個新盤推出,個別首天出售單位全售馨,明顯有後勁不繼迹象。

期望撤辣大幅反彈落空,同時美國減息押後至九月才會有機會減下來,這一季尚有數千伙新盤趕登場,可見的結果便是繼續下降新盤開售價格,至於入伙盤貨尾減幅或透過其他優惠辦法,老樓估計非兩成未能吸引公眾,始終存庫量逾2萬伙,即使不減價賣樓也要向銀行歸還融資借貸,縱使本港發展商負債率偏低,但無可能一直減貨便會增加土地儲備,所以一方面要減債提供本身現金流,另方面要控制土地成本,便要向補地價上着手以增加資本本錢。

地政總署資料顯示,今年首季整體補地價金額涉逾4.36億元,較2023年第4季錄逾4.91億元,按季下跌逾5,500萬元或11%,並較去年同期錄約142.5億元,大幅下跌約138億元或97%。數個大項目發展商仍然與政府討價還價,包括由恒地牽頭的油塘站對開用地,去年中政府第三度批出補地價約245億元,若以總樓面面積408萬平方呎計,每平方呎補地價約6,000元,發展商仍然不接受,意味這幅可建6,200伙的大型商住項目,繼續「曬太陽」。

由於土地成本低,發展商持地亦接近半世紀,亦不急於一時把地皮落人短期發展之列,始終未來數年樓市形勢仍「不太明朗」,以免投資化為烏有。

獨立樓評人 劉兆昌

更多撤辣後香港樓市情況

撤辣效應降 估價不足被逼撻訂趨勢升(劉兆昌)

炒家撤辣後斥180萬購朗半世紀舊樓兩房戶 3個月賺70萬

撤辣後國內客潮湧入市 按揭方面存在美麗的誤會(黃詠欣)

沙田偉華業主撤辣後反價20萬 最終被買家襟至「蝕更深價」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