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疫情之後香港政府的財政狀況令人擔憂,自2019至2020財政年度起,五年內已有四次錄得財政赤字,且連續兩個財政年度赤字超過一千億港元。本財政年度首四個月,赤字已高達1,354億港元,接近全年預測的1,438億元,較上年度全年赤字超出逾33%,突顯政府財政入不敷支的問題。

更令人憂心的是,觀察政府似乎將舉債視為填補財政缺口的常態。據報道未來五年內,政府計劃發債籌集6,200億元,而在本財年,發債規模達到至少958億元,創下回歸以來新高。市民樂見的高息債券如綠債銀債,本應是特殊情況下的權宜之計,但如今卻成為常規手段,特區政府過去稟承的審慎理財原則或已經漸行漸遠。

香港財政赤字持續擴大 儲備跌破一年所需

財政儲備一向是政府抵禦經濟風險的防線,但如今這道防線正在迅速削弱。截至7月底,財政儲備已跌破6000億元大關,僅餘5992億元,倒退至14年前的水平。這個數字甚至低於本財年的總開支預算7769億元,意味著即使動用所有財政儲備,也無法覆蓋一年的政府開支。

香港的財政收入長期以來高度依賴地產市場,但在高息及經濟前景不明朗下,地產商對前景悲觀,加上庫存積壓嚴重,資產負債率偏高下,參與土地投標意願大大降低。政府在上一財年僅賣出三幅地皮,總金額73億元,為08金融海嘯以來最低。今年以來,政府僅賣出了一幅住宅用地和兩幅電動車充電站用地,政府土地相關收入大幅減少,進一步加劇財政壓力。

舉債成常態 審慎理財原則受挑戰

面對收入大幅下滑,政府選擇通過發債來填補財政缺口。然而,借錢終究是要還的,且利息支出也會增加財政負擔。未來五年,政府計劃發債籌集6200億元,但同期需償還的債務本金逾3300億元,不禁令人聯想到美國長年「債冚債」的做法。

鑑於當前的財政狀況,特區政府有必要採取積極措施。首先政府應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如科技創新、綠色能源和旅遊等,減少對房地產和金融業的過度依賴。透過扶持中小企業、鼓勵創業創新,吸引海外投資和人才,促進經濟多元化,增加稅收。

在不影響香港競爭力的前提下,政府亦應考慮適度調整稅收政策。例如,引入適度的入境稅或環境稅,既可增加財政收入,又可促進資源的合理使用。最重要的是政府應審慎評估各項開支,尤其是大型基建項目,進行全面的成本效益分析,避免資源浪費。優化公共服務,提升政府部門的運作效率,削減不必要的行政開支,以減輕財務負擔。

更多全職炒家K.HO文章

大戶托市手影要留意 散戶輕倉配置防2024年尾波動(K.HO)

全球股市牽一髮動全身 解構日圓拆倉底層邏輯 (K.HO)

短炒入門101 技術分析應該以港股定美股起手?(K.HO)

專欄|香港樓送都不了(K.HO)

更多財赤相關報導

香港財赤|陳茂波:政府不因盈餘減少拖慢投資未來

香港政府財赤嚴重 民建聯提倡優化版出售公屋計劃

曾俊華憂債冚債令庫房乾塘 陳茂波反斥上任坐視樓價飆升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