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國的救市行動,習慣採用「一攬子」兼大規模的貨幣寬鬆政策,落重藥驅動經濟反彈。問題是,這種做法一來製造更大的資產泡沫,同時不一定治好經濟頑疾,大水漫灌的副作用,更隨時會作出「反噬」。好像人行「破格」以終極貨幣寬鬆政策托高股市,製造出一個資產泡沫及瘋狂景象:在國慶長假期中,新一代年輕股民蜂擁開戶準備入市,甚至要關係才能成功開戶,有股民抵押資產甚至賣樓,準備用盡槓桿,食盡升浪。
更重要是,中央的政策似乎沒有一致性,各部委好像各自為政,變成很多時出現一些「半桶水」的救市措施。以最新內地在周末公布的「救市措施」,即財政部表示將在近期陸續推出一攬子有針對性的增量政策舉措,同時稱「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還說「請大家可以放心」。不過,會上財政部未明確市場最關注的增量財政政策的規模等問題,勢必引發失望情緒。先前,市場流傳「年內增量財政政策規模可能不低於二萬億人民幣,形式包括調增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和超長期特別國債、擴大專項債券使用範圍等」的說法,引發市場有過高期望。
另方面,財政部亦未有提出市場憧憬的大規模刺激消費措施、消費補助及赤字率提升指引。彭博報道指出,是次措施幾乎沒有體現中央提振消費的迫切性,經濟學家無法確信當局已採取足夠措施去擺脫通縮危機。
儘管中國的政府部門不斷推出新的政策組合,嘗試模仿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策略,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但市場反應卻非常冷淡。貨幣與財政政策的“箭”剛剛射出,市場便迅速降溫。而結構改革這“第三支箭”,似乎走在與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相反的道路上,這加劇了市場的不安情緒。
近期的港股成交量節節上升,表面上看似市場資金湧入,但實際上這更多是市場波幅擴大的結果。專業投機者及高頻交易利用波幅進行套利操作,這讓市場表現出更高的成交量,但並不意味著市場有真正的資金流入。投資者應避免被這種假象所迷惑。
值得留意的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上星期的網誌中,還一片樂觀的說港股回升,令整體市場氣氛改善,未來多項因素有利市場反覆向好。豈料事隔一周,恒指已經由高位大幅回落,顯然財爺又係「開口中」。
其實作為財金官員,責任應該是向普羅市民警告資產市場正在出現泡沫,未來入市理應量力而為,而不是加一片樂觀叫好,就好像叫市民跟內地股民一樣瘋狂入市。反觀前財爺曾俊華在社交媒體就呼籲市民「唔好跟車太貼」,避免成為大戶點心,這才是有風險意識的看法。
作者:顏寶剛|前有線新聞助理總監兼有線財經台台長(授權轉載|原文鏈結)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