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政府撤銷所有樓市撤辣及全方位「搶人才」,內地客於本港樓市再度活躍,今年每10個買家之中,就有2個屬內地客。有代理數據顯示,2024年全港暫錄得46,367宗一、二手私樓買賣登記,當中11,207宗的登記買家姓名為普通話拼音,佔比首次升破兩成水平至24%,並較去年全年6,095宗多逾8成,為2010年錄10,079宗以來、14年來首次破萬宗,涉及成交金額逾1,200億元,同創歷史新高。
香港樓市內地買家佔比突破20% 創14年新高
據知,內地客選擇在本港置業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移民定居、投資機會及教育資源等。老友指,港府自今年2月底宣佈全面撤辣,包括內地人在內的非本地買家已毋須再支付最多30%的辣稅,置業成本大大降低,且本港樓價較高位累跌逾25%,息口亦已見頂,吸引非本地客趁低吸納。尤其是,撤辣後不少已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新香港人」及內地客來港掃貨,故此近期普通話拼音買家不斷湧現。
不過亦有不少「計錯數」的港漂例子,便有來自內地博客提到,原以為只要把單位(約880萬物業)租出去便「萬事大吉」,卻低估了「養樓」的成本,開支包括每月供樓的2.5萬元、差餉地租平均每月1,800元、物業管理費每月1,700元、物業出租稅平均每月1,500元,扣除租金收入約1.8萬元,每月仍要支付1.2萬元,還未計算單位空置期沒有租金收入、單位折舊、維修費和相等於一半租金的中介佣金等等,建議買樓前要考慮房價以外的其他費用,不要為了3%至4%的租金回報而衝動買樓。
政策放寬與樓價下跌吸引內地客
既然缺少本地客的需求,多方面吸納新買家乃無可厚非,如上世紀80年代起,便有香港移民或投資客購買海外物業,遠至澳洲、加拿大和美國等西方國家,曾被當地傳媒形容為「投機客」,弄到樓價飛升,遠離了當地人的負擔水平,個別國家更增加了境外客的購房客的稅項,時至今日,仍有不少港客傾向買海外物業以自用或收租用途,買樓無疆界,只要計算自己的負擔能力和置業目的,分散投資也是常見的財務行為。
其實內地人買港樓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北水南下」的趨勢大概始於沙士後,香港推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即俗稱的投資移民,非本地居民可透過在本港置業取得居民身份,與此同時,九龍站上蓋等千萬豪宅相繼落成,成為不少內地買家的入貨目標。在2010年首3個月,投資房地產移民香港的比例升至近四成,同年政府收緊計劃,將資產額由650萬元增加至1000萬元,並剔除房地產為認可投資項目。過去廿年,常有內地客橫掃豪宅市場,並創下多項全球呎價及單一金額紀錄,這股北水潮經過同化後,近年即使是平民老區也出現內地資金的影子,大家也不用過份擔心,只要是真需求,便是資本市場的特性。
獨立樓評人 劉兆昌
更多內地客相關報導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