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他看起來那麼閒,進度卻總能超前?》的書名簡直是打中我的心聲,工作是講求展現成果和價值,而不是一味尋求努力,因此如何聰明、有效率地工作,一直是我想要再學習、進步的地方。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編排方式,用短篇幅講解每一種工作技巧,而且用「 O /X 」的圖示能讓讀者一目了然好壞習慣的分別,即使是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也能夠吸收理解。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很像在打勾清單,我也會一邊檢視自己平時的工作習慣是否也如此。
作者對偷懶時間的定義是:「乍看之下沒有在工作,但是對成果有所貢獻的自由時間」。所以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耍廢偷懶,而是找到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時間管理方式。下面分享兩個和自己的工作有高度相關的習慣。
趁早開始工作進度
已經是非常習以為常的提點,不過作者很詳細說明了盡早著手的三大好處,讓我有被說服,會想要試著克服自己的拖延症。
第一是預估行程不會有太大偏差;第二趁早開始可以在完成六十分左右的階段時,向他人請教意見,透過借助他人的智慧,可以產出更高品質的成果。第三是能夠有充足的餘裕應對意料之外的問題。如果提早開始,不僅時間上有餘裕,精神上也遊刃有餘。
因為我的工作是有很明確時間死線的性質,必須在每個月底完成企業客戶的貸款額度年度審查,要寫成完整的信用分析報告並給風險控管部的同事批准,所以時間的規劃就變得很重要。
特別是在分析的過程也會涉及很多需要參考公司內部政策的流程,這時候請教身邊的資深同事就能很快得到建議和解決方案,呼應了作者所提到的,借助他人智慧的重要性。
不過必須說,作者在提供「如何不拖延」的方法上著墨比較少,更多的是去描述透過快速行動和思考後能得到什麼好處,以及一個高效率工作者的理想樣貌是什麼。(如果是關於如何克服拖延症,推薦另一篇書摘《高效原力》用 3 個提問建立愉快又高效的生產力)
先獲得關鍵人物的批准

在專案開始之前先尋求有實質決定權的人的批准,能幫助後面的工作進度有效推進。作者有提醒的是,關鍵人物不一定好溝通,有時候可能會是提出嚴厲問題「很難溝通的對象」。
對於這一點,最近真的有非常切身之痛的經驗。上個月在進行一個新客戶的貸款審查時,因為在審核過程中決定改動信用評級,需要給到再高 1 階的主管進行審批。然而我們卻忽略了這個變動,在寫完信用報告才上交給新的主管批准,結果迎來的是來自老闆一連串嚴謹的質疑,最後案件也因為老闆認為客戶的信用資料不夠完整而沒有通過批准。
回顧這個經驗,就是來自於在信用評級改動後沒有先去獲得審批主管的批准,造成後面花了更多時間在來回溝通,也沒有得到預期的好結果。
職涯的正確答案在自己身上
這本書講了很多提升效率的方法,而回到目的本身,就是為了能把工作做好,並把省下來的時間也讓自己有精力去追求好的生活。這本書的結尾很正向,強調要把工作做好,答案其實是在自己身上。而且我們是能夠透過做好工作感受幸福的,因為:「幸福會出現在你感覺自己能夠為周遭的人提供價值的時候」。如果你也想要避免窮忙、把工作做得又快又好,這本書是一個很好的檢視清單和參考指南。
【Finance730 專欄作家:Ruby @ruby.cheniju 】
闖蕩香港8+年的臺灣人,用閱讀學習和體驗這個世界,再用寫作思考並了解自己。分享書摘包含商業趨勢、投資理財、職涯發展
更多職場相關資訊
Ruby書摘|暢銷經典《FBI 談判協商術》很實用的2個談判技能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