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將有近1萬伙入伙前夕,有朋友在元朗高價購買樓花,不過在上會時遭受到銀行估價低,恐擔心要抬錢上會,老樓道「同你講咗你又唔聽,聽又唔做,做又做得唔好」,既然不想撻訂便要準備上會預算。其實在二手樓也出現估價不足現象,銀行為免違約風險及自己損失,故多對借款人較嚴謹的財務審查。

由於銀行會以物業的估價批出按揭,假設物業成交價為800萬元,買家打算承造六成按揭,即首期要付320萬元,並借貸480萬元,但若銀行估價只有750萬元,即只可借450萬元,首期變相要多付30萬元。估價不足的問題或左右了買家的置業意慾,買家很難避免「抬錢上會」。

如何應對銀行估價不足問題

首先,建議買家在成交前先作估價,一來可避免估價不足而「抬錢上會」,亦可反映業主叫價過高,作為議價理據要求賣家降低叫價。第二,多找幾間銀行進行估價,由於不同銀行採用不同的測量行,每間測量行的取態不一,有機會某些銀行的估價較為進取。第三,如估價與成交價相差5%至8%內,很多銀行為了促成生意,在看見臨時買賣合約後都願意將估價稍為調高。第四,如單位景觀不錯,如可望到小量海景,不防將單位照片交給銀行,或有助提升估價。

另外早年樓市上升期購入新盤而選擇建期的買家,影響陸續浮現,隨樓價下跌,發展商減價推盤,同系不同期數價錢可相差達一至兩成,開始有買家於收樓時出現銀行估價不足情況,或需要「抬錢」上會,即使去到最壞情況撻訂,仍有機會被發展商追討差價,進退兩難。

最近的確出現不少銀行估價不足個案,當中上車客普遍希望以高成數按揭「借盡」,專家發現不同樓盤,銀行估價差幅甚大,有個別樓盤估值較合約價下跌近兩成,但仍有銀行可估足價,所以提醒買家不要怕麻煩,至少要找三家銀行去估價作比較,選擇最貼近買入價的銀行去承造按揭,必要時可跟銀行上訴盡量拉高估價。如果還是出現估價不足情況,買家就要衡量可支付多少首期,若可圓滿解決當然是最好,但仍然未能解決的話,除銀行外,市場上亦有按揭成數較高的貸款計劃,如果成功承造按揭的話,變相按揭金額提高,即使估價下跌,都有機會可無需抬錢下成功上會。 但這方式也有成本增加,會收取較高的利息支出。

獨立樓評人 劉兆昌

專欄|香港樓市似旺非旺 實質暗藏殺機(劉兆昌)

專欄|將投資者出貨說為樓市回穩 市民容易中招(劉兆昌)

專欄|股市波動危及樓市 缺乏利好因素跌多過升(劉兆昌)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