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穩定幣條例》將於2025年8月1日在香港正式生效,這項被外界視為「亞洲最前瞻加密監管法案」的舉措,正悄悄標誌着一場關於國際貨幣秩序重構的前奏。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明確表示,年內將核發首批穩定幣牌照,雖然數量上仍維持「個位數」,但從政策態度與技術準備來看,香港已準備好迎接一場針對美元主導地位的長期挑戰。
新制度不僅聚焦於穩定幣發行方,專家相信更將加密貨幣錢包納入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預計政府將針對錢包提供者引入資產儲備、KYC(了解你的客戶)與AML(反洗錢)等要求,強化使用者保護與監管可視性。這不僅有助防範非法資金流動,更是打造可追溯、可審計的穩定幣系統前提。
穩定幣不再只是加密資產的一支「附屬支流」,而逐漸邁入全球支付基礎設施的核心。這意味著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雖然當下佔據市場主導地位,但以人民幣、港元、甚至印尼盾、里亞爾等本地貨幣為錨的穩定幣,正在醞釀一場由下而上的去美元化金融實驗,而香港,則是這場實驗的前線實驗室。

合規化錢包與監管設計 為脫鉤美元提供技術底層
在目前美元為主體的穩定幣生態中,如Tether(USDT)、USD Coin(USDC)雖然市佔極高,卻同時也成為「數位美元」的代名詞。而當監管透明、儲備明確、錢包接入受控的新一代本地穩定幣開始出現,這種去美元化架構的底層就有了可執行的載體與基礎設施。
在多數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中,美元清算體系長年壟斷國際貿易與金融流通。然而隨著技術成熟、鏈上結算效率提升,穩定幣已逐漸開始挑戰這一全球秩序的核心。香港財政官員明確指出,穩定幣的發展應聚焦實體經濟的跨境支付痛點,特別是中小企業在出口過程中面對的高成本與時差問題。
港府目前已收到九家企業表示有意申請穩定幣牌照,其中包括參與金管局沙盒測試的渣打銀行與Animoca Brands、京東科技與香港電訊等。這些項目初期多以港元穩定幣為主,但其架構早已考慮未來擴展至人民幣、印尼盾或其他亞洲本幣,藉此打造一套不再繫於SWIFT或美元的區域性清算網絡。
人民幣穩定幣浮現 以香港為基地推進國際化戰略
在人民幣國際化的漫長進程中,「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無疑是一個更具彈性的選項。目前京東與螞蟻集團皆已表示計畫推動此項目,並將香港視為首發試驗場。相比中國境內對加密資產仍維持高壓禁令,香港的法規空間與國際連結正好為這類「灰區金融創新」提供合法出路。
更重要的是,中國政策高層已釋出明確訊號支持穩定幣作為支付工具的戰略價值。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與前行長周小川皆公開表示,美元穩定幣的泛濫將進一步加劇全球「美元化」,削弱多邊貨幣架構,而中國若不主動參與穩定幣佈局,可能將再一次失去話語權。
因此,以人民幣計價、由中國企業主導、落地香港、面向全球的離岸穩定幣,或將成為去美元化最具策略意義的一步棋。
數位人民幣vs美元穩定幣 制度信任差異成競爭關鍵
儘管中國與美國都在推進數位貨幣系統,但彼此的策略路徑迥異。美國主要推動的是「由民間發行、由政府監督」的美元穩定幣體系,以建立可擴展、靈活的市場信任體系。相對而言,中國的數位人民幣則仍維持中央集權邏輯,更多作為國內結算與反腐治理的工具。
這也意味著,在全球市場推廣中,數位人民幣面臨的「信任問題」遠高於美國私營穩定幣。然而,若能藉由香港推出具合規性、透明審計與國際接軌標準的離岸人民幣穩定幣,這一信任缺口有望逐步縮小。對此,香港正好作為「制度中立區」,可建立技術與法律上的平衡框架。
從地緣金融到技術制高點 穩定幣成新冷戰貨幣戰場
當前美國已明確將穩定幣納入其金融外交與地緣戰略武器庫,總統特朗普簽署的新法案賦予穩定幣合法地位,更強調這將鞏固美元作為全球數位主權的基礎。財政部亦高調宣稱,美國支持的穩定幣將勝過歐洲央行數位歐元與中國央行的e-CNY,因其更能吸引民間使用者信任。
與此同時,香港的「技術中立」與「市場接軌」雙重屬性,讓其成為這場數位貨幣冷戰中唯一可能的中介角色。不論是美國資本進入亞洲市場,或中國資金透過穩定幣出海,皆需透過香港進行合法合規化處理。這正是香港從「離岸金融中心」轉型為「數位主權通道」的歷史機會。
去美元化浪潮逼近 穩定幣將重塑全球貨幣秩序?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報告顯示,至2030年全球穩定幣流通量將突破3.7萬億美元,其中美元掛鉤比例將下降至五成以下。亞洲與拉美新興國家正加速部署本地貨幣穩定幣,以降低對美國貨幣政策與金融制裁的依賴。
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港元穩定幣乃至新加坡元穩定幣等皆被視為潛在的美元替代選項。尤其是在去美元化聲浪高漲的當下,穩定幣有望為本地貨幣建立起一套全新清算與交易邏輯,而非繼續依賴SWIFT、CHIPS等舊有架構。
這股浪潮也帶動基礎建設快速演進,包括合規加密錢包、鏈上審計系統、API報表標準與跨鏈結算機制等,正構成一整套「去美元化數位金融生態」。香港如能在制度設計、技術協議與市場信任間取得平衡,極可能成為下一階段全球金融新秩序的核心節點,並為可能發生的聯繫匯率制度改變做出提前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