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個發展商或財團連環爆煲風波,老樓在三月份一篇題為《發展商淪入「負資產」行列 鬥快賤賣樓減債》已提及,當然正是財政預算案宣布全部撤辣之始,不少「專家」評論樓市快要起飛,呼籲買家要買趁早,老樓卻認為這是發展商最後一道「逃生門」,雖然減價賣樓(或資產)還債,但江河日下堤崩壩塌,何來補救,尤其是中小型發展商遇上回籠慢,資不抵債的境況不難遇上。
Jefferies:11家非大型發展商短債達460億
上述其實有跡可尋,總部設在美國的Jefferies Financial Group Inc.(富瑞集團)2月的報告顯示,11家香港上市的非大型開發商約460億港元(59億美元)的短期債務在未來12個月內將處於「危險」水平,這也表明了壓力在不斷增大。
根據Jefferies的報告,包括麗新、遠東發展和資本策略地產在內,香港上市的二線開發商至少欠債1,730億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這些貸款約佔香港1.4萬億港元房地產開發和投資貸款總額的12%。
銀行除向中小型公司要求債務重組外,早前亦已向不少投資者提早轉換資產,把借貸比例符合安全水平,才出現了個人資深投資者瘋狂減價賣產,甚至倒貼蝕讓也要把一箱箱「爛產」及早脫手,以免拖累公司借貸誠信度。
科大3.54億購海富中心 呎價僅1.1萬
老樓在市場上又聽了兩個故事,話說一眾發展商持有的發展項目,早前出售部分單位,較成本價(包括地價、建築費和股東分紅等)低了兩至三成,其他股東埋怨蝕大本;另一名投資者賣貨卻較市場傳聞的價錢更低,因恐擔心會影響銀行對其他資產的價值信心,此種種卻不為大眾關心,只是買家能否以超值價錢買到心頭好。
諸如日前科大以3.54億元購買金鐘海富中心名都酒樓現址,呎價僅1.1萬元,與高峰期比較起碼賣平了一半,這也是為何市場不擔心沒貨賣、只關心有沒有平貨買。
香港樓市撤辣效應短暫 一手貨尾成關鍵
有發展商坦言,撤辣初期樓市交投顯著回升,主要是因為之前被壓抑的購買力迅速釋放,然而市場始終需要時間消化,交投不可能一直保持在高水平,近月交投回落屬正常現象。他又指,即使美國下半年減息一至兩次,但今年香港跟減機會不大,而且就算息口下降0.25厘至0.5厘,由於減幅輕微,作用亦十分有限。
樂觀點看,一手貨尾存量已成為影響樓市最大關鍵因素。假如發展商希望加快去貨速度,就需要減價,以致對樓價構成壓力。
他估計,一手貨尾存量由現時下降至1萬多伙的正常水平,中小型住宅樓價有望重返升軌,屆時新盤可以開始「求價」。「求價」似乎太貪心,求量先要減價,何來求價之理。
旺市期什麼收據也不重要,只要有沒有貨賣;淡市期便要看手上有沒有資金,只要有平貨賣。何為平,定義很難有個標準,如師奶菜市場講價技巧,「直砍一半吧」。
獨立樓評員 劉兆昌
更多香港樓市情況
附老闆發跡史|佳明集團借貸違約可被Call loan 股價急瀉27%
017|新世界發展擬出售上海K11部分物業 作價28.5億元
會否Call Loan?|英皇國際百億貸款違約 系內股價急瀉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