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投資股票多年,總會聽過一些老股民的口頭禪,例如「五窮六絕七翻身」或「八月魔咒」。這些都是市場裡的季節性現象,表示股市在特定月份容易出現規律性波動。今天,我們要深入談談「8月魔咒」,特別是在美國與香港股市中的表現。

許多投資者和分析師發現每到8月,股市往往容易出現顯著的波動甚至明顯的下跌。以美國股市為例,從1980至2023年的道指數據來看,8月份的平均回報率為負0.47%,成為全年中唯二負回報的月份。不過當拉長觀察時間來看,卻發現8月美股整體的回報其實並沒有明顯異常,平均回報為正0.63%。

要理解這種現象,首先要從機構投資者的行為來看。8月通常是歐美地區的暑假旺季,許多機構投資者會選擇這個時候休假,導致市場上的交易量大幅下降,流動性減少。研究指出,8月的股票市場交易量較平常月份平均下降25%至40%,且買賣價差也會擴大15%到25%,使得股價更容易受到波動影響。

此外,9月是統計中美股表現最差的月份,投資機構大多會在8月提前調整策略,減少持股比重,增加現金以降低風險,這種預先的保守調整,加劇了8月份市場的疲弱表現。例如2024年8月初的VIX飆升事件,就是因為大量日圓Carry Trade平倉所引起的,當時就曾短暫間引發全球市場的震盪。

值得一提的是,「8月魔咒」並不是全球一致的現象,在亞洲情況則有所不同。例如印度股市在8月平均有0.9%的正報酬,而中國A股也有微弱的正報酬。這主要是因為亞洲地區的機構投資者並不像歐美一樣集中在8月度假,此外,財政年度的差異也讓亞洲市場的資金流動有所不同。

對於港股來說,由於港股與美股的聯動性較高以及機構投資者的參與度較高,8月的表現也容易受美股的影響。但也因港股市場有更高比例的散戶投資者,市場波動反而會較美股溫和。針對機構投資者大幅拋售而造成的股價下跌,長線的投資者其實可以選擇逢低布局,特別是在8月末期,股價因為機構的拋售而出現較低的點位時,或許就會出現撈底的機會。再次,若投資者想更謹慎,可以採取保守型投資策略,例如增加公用事業、必需消費品或政府債券等防禦型資產,這類資產在市場回調時表現相對穩健,尤其是目前美股位於歷史高位之時。

K HO|90後全職炒家,多個網上平台主持、嘉賓

戰爭對股市零影響?股市平均X日見底可以撈!(K HO)

AI概念|呢隻美股「金絲雀」 ETF助你預早感知大跌前兆

專欄|大美麗法案股市再分配 5大板塊特朗普任期內只升不跌?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