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中原地產周二(19日)推出全港首個涵蓋130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的AI樓價估算方案「中原估算價」,為市場免費提供私樓估算。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指出,中原以「公開資訊、公平交易」為經營理念,推出「中原估算價」是為市場提供更貼市的數據作參考。

中原推出全港首個AI樓價估算方案 覆蓋130萬私樓單位

中原數據科技首席科技總監吳煒溢指出,相關估算方案,透過利用面積、樓齡、戶型、樓層、景觀、成交紀錄及市場情緒等多項因素運算,與田土廳的實際成交價進行比對,結果顯示全港二手私樓成交中,有約7成落在「中原估算價」範圍內,而大型屋苑的準確度可超過9成。

以太古城寧安閣一個580呎單位為例,系統提供過去30年成交價作參考,自1996年起估值由277萬元升至2021年高峰的1,256萬元,最新估算價則顯示回落至771萬元,反映樓價的周期波動。

針對單幢舊樓及唐樓估算方面,過去由於同類樓宇成交較為疏落,銀行難以提供即時估值,中原估算價則利用過去中原地圖開發時所劃分的樓市片區,結合統計署數據,開發「樓宇組群」,將同質性強,物業價值相近樓宇分組,構建虛擬屋苑,計算出合理估值,為市場填補資訊不足的缺口。

估算與估值存在本質差異 「中原估算價」不適用於按揭

在記者會上吳煒溢就估算(Estimate)與估值(Valuation)的差異進行詳細解釋,他指兩者雖然都涉及對價值進行評估,但兩者在正式性、方法、法律效力和責任等方面存在差異。

物業估值是一種高度正式的評估過程,通常由持有執照的專業估價師(如測量師或房地產估價師)負責進行,採用公認的專業方法,包括比較法、收益法以及成本法等,且在提供具可追溯性的報告中清楚說明數據來源、所依據的假設條件,以及評估過程中的各項分析,令報告能夠應用於各種正式場合使用,例如法庭訴訟,令估價師必須對其評估結果負完全責任。

至於Estimate(估算)則是一種非正式的初步判斷,並不要求專業執照或嚴格的行業標準,用途主要限於市場參考或初步決策,並無法律效力,也不能用於正式的法律或金融程序中。

中原CEO施俊嶸:「中原估算價」反映市場即時供求情況

中原集團行政總裁施俊嶸表示,現時銀行對物業作出的估值會出現滯後,「中原估算價」會參考市場叫價、樓盤約看頻率、放盤量等數據,並利用中原樓盤系統的盤源狀態及談判數據,反映出市場當刻供求情況,透過AI進行分析得出估算。但他強調,中原估算價只能作為參考用途,並不能取代銀行估值。

該估算方案於首階段已投放5,000萬元資金研發,數據涵蓋大型私人屋苑及單幢舊樓;而第2階段將預留1,500萬元,將估算範圍擴展至資助房屋及村屋等盤源。至於凶宅等另類單位,會參考一般銀行做法,不提供估算服務。

更多AI應用

星展銀行推出人工智能職涯培訓平台「iCoach」

花旗推出人工智能工具「Citi AI」助員工提升工作效率

Jobsdb推出全新招聘策略 免費刊登廣告 AI技術提升配對效率

1024|快手積極佈局AI UBS:維持買入評級 目標價83.4元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