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2025 年以來,寒武紀股價迅速抬升至 A 股高位,市場將其視為「國產 AI 晶片」主題的核心錨點。然則,股價與現金流是兩條節奏迥異的時間綫:前者可在數週內重定估值區間,但後者通常需以季、年為單位在財務報表中得到驗證。

國產AI晶片熱潮:寒武紀股價攀升背景

由半導體產業鏈的上下游結構來看,半導體價值鏈大致分為上游材料與設備、中游晶圓製造與封測,以及下游 IC 設計與系統集成。寒武紀採 Fabless 模式,屬下游設計環節,主要提供 AI 加速器架構與軟硬體協同的解決方案;中芯國際與華虹半導體則位於中游,提供不同製程節點的晶圓製造服務,前者覆蓋更廣的通用邏輯工藝,後者在功率/模擬與部分特色工藝上具有優勢。

層級職能中國代表全球代表
上游EDA工具、IP矽智財、矽晶圓與關鍵設備供應華大九天
芯原
新昇
中微半導體
北方華創
Synopsys
ARM
GlobalWafers
ASML
Applied Materials
中游晶圓代工與製造
(邏輯、射頻、功率、CIS等,先進至成熟節點)
中芯國際
華虹半導體
TSMC
Samsung Foundry
Intel Foundry
GlobalFoundries
下游無廠IC設計
(SoC/NPU/GPU/通訊等)與系統導入
寒武紀
華為海思/昇騰
紫光展銳
兆易創新
韋爾股份
NVIDIA
AMD
Qualcomm
Broadcom
MediaTek

在理想化的自下而上傳導路徑中,下游的產品競爭力提升應轉化為投片需求的增加,進而推升中游代工廠的產能利用率與平均銷售單價。然而實務中,寒武紀 2025 年上半年的收入與利潤雖然有實現躍升,證明下游需求的確在加速釋放,但相對於中芯國際單季二十億美元量級、華虹半導體十億美元量級的營收體量,單一設計客戶的「直接貢獻」而沒有顯著數字上的提升。

寒武紀近代產品在推理效能與能效指標上已具可比性,對國產替代具有戰略價值;但與美系龍頭相比,仍存在明確差距。

在製程上,寒武紀核心產品多依賴 7nm 級別量產能力,成本結構與良率彈性受制於目標節點的成熟度與產能可得性;美系領先者則已在 4nm/3nm 節點建構穩定供給,並藉先進封裝與高速互連進一步放大效能密度。

在生態維度,通用 GPU 平台藉由編譯器、庫函式與中間件形成高度黏著的開發者生態,軟體遷移成本與既有算力堆疊優勢構成事實上的平台壁壘。寒武紀正加速建設工具鏈與框架兼容性,但要從「產品躍升」過渡到「生態定錨」,通常需要多代產品週期與關鍵客戶的驗證。

對中芯國際與華虹半導體的實質影響

而當我們將寒武紀對中芯/華虹等其他芯片產業鏈的的影響拆分,可以分為為「估值」與「業績」兩個方向。

金融估值上,當寒武紀作為設計端的旗艦公司躍升為市場焦點,會帶動整條供應鏈的風險偏好上移,進而改善中游公司的資本市場定價與融資成本。

這是一種典型的金融杠桿效應:先改善同業PE估值倍數,再提升可得資本,最後才有更多資金作擴產、導入新工藝與改善交付能力。若中芯與華虹能利用窗口期完成瓶頸節點的產能擴充與良率爬坡,則估值紅利可漸次轉化為「產能利用率 × ASP × 毛利率」的業績。

短期業績傳導層面,需回到結構增量與基礎盤的相對權重。中芯國際與華虹半導體的營收結構高度分散於產業但集中在7nm以上的成熟製程,汽車電子、功率/模擬、射頻、CIS 等成熟工藝在近兩年明顯修復,相反寒武紀能帶來的AI加速器相關訂單僅僅屬於「加分項」,寒武紀對兩家代工廠的「直接業績拉動」更可能呈現漸進式,而非短期內飛躍式拉升。

另一個投資者需要計算在內的因素是半導體產業需要大量資金投資作持續發展,而A股上市公司一向有股價在高位配股或發出可轉債等集資的「優良傳統」。對股東層面則需面對「股本攤薄 × 估值回落」的雙重敏感性,一旦公司有任何的高位集資「割韭菜」行為,將對半導體產業鏈股的股價有即時並顯著的向下壓力。

總結而言,寒武紀的市場熱度具有雙重屬性:其一是「技術進步 × 國產替代」疊加下「國潮」機遇,其二是「流動性 × 風險偏好」推動下的估值再定價。

從產業鏈視角看,其對中芯國際與華虹半導體的最直接貢獻在於提升行業的資本市場定價與融資可得性;但對營收與利潤的實際體現,在短期影響有限;而短期拉升的A股常見風險:配股或發出可轉債,亦應該在入場炒寒武紀浪潮前好好考慮,讓投資決策以技術與現金流的基本面為理性決策的依歸。

作者:K.Ho|90後全職炒家,多個網上平台主持、嘉賓

更多晶片相關報導

NVDA|英偉達暫停特供中國的H20晶片生產

Google量子運算突破:新晶片Willow運算能力羸超級電腦

TSLA|特斯拉選定三星生產自駕車AI晶片 簽千三億天價訂單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