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一紙國家級文件打殘電商3巨頭 股民必須了解「供銷社」

供銷社這個名詞最近成為市場熱話,A股一批股份連環發公告披露自己與供銷社的關係,有合作關係的、有被持股的,就算是業務不相關的,也被投資者迫著追問。對於供銷社一詞,80後、90後應該感到相當陌生,但講到「糧油票」就算沒見過,也可能聽聞過。

供銷社即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是當年負責對糧食、油料、棉花「統購統銷」的官方機構,然後市民便要用官方派發的糧票、油票、布票,換取生活所需資源,這便是當年的「憑票供應制」。

只是官方極力否認回到「統購統銷」的時代,內媒引述分析強調:「這並非為了恢復計劃經濟,而是為了在市場經濟中更好發揮合作經濟的功能,助推鄉村振興和國內國際雙循環。」

「統一市場」擬培育新平台

這次供銷社成為熱話,主要是源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意見把「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作為首要任務,從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四方面提出統一要求。

4月19日,新浪發表題為「發揮數字化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中的關鍵作用」的報道,引述《意見》指出:「加快推動商品市場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級,鼓勵打造綜合性商品交易平台。」、「支持數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設」、「培育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化平台企業和供應鏈企業」。報道又引述分析指:「數字化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關鍵詞,信息通信業大有作為。」

不過,這一批「信息通信業」,似乎未必是我們港股見慣見熟的那一批「信息通信業」,市場上卻出現新一批超級競爭者,對原有的數字化平台,自然是相當痛苦的一件事。

供銷社或成最大買手和賣家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副秘書長唐麗霞指出:「供銷社除了『供』還有『銷』,供銷社的電商平台依託其自身網絡在村莊的可達性,為農產品等增加了流通渠道。」也就是說,供銷社的電商平台有機會成為未來國內很多領域上最大的買手之餘,也是最大的賣家。

從最近A股披露的企業看到,供銷社主要的合作方是農產品和大宗商品的公司,供銷社更是不少農產品上市公司的股東之一,也就是最少在這些領域上,供銷社的影響力將會非常巨大。至於未來供銷社的影響力會不會擴展到其他領域上,以其官方背景,可以說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目前中國電子商貿平台有三巨頭—阿里巴巴(9988)、京東(9618)、拼多多(PDD),按GMV(網站成交金額)計,2021年電商市佔率分別為52%、20%、15%。

其中,最遲起家的拼多多可以說是最勢危,因為拼多多正是靠農副產品零售起家,亦是最重點針對農村市場的平台。於2020年,拼多多農產品GMV佔比達16.19%。

「阿爺面前,巴巴含忍」

別說是拼多多,甚至連阿里巴巴面對供銷社的再度掘起,也應該要有壓力才對,阿里巴巴是自由市場下的產物,而供銷社卻是中央最高指示下要做大做強的平台,論財力背景都是一等一,供銷社又有眾多成熟的對手可以參考,要急起直追絕對不難。

特別是,在今時今日內地疫情令物流仍然高度緊張的環境下,供銷社負責重要物資物流運送當然可以快人一步,中央也樂得有一個方便的平台,可以在疫情或其他「緊急情況」下,直接進行全權指揮調度,在物流過關、物流中心的地點上,供銷社的優勢或會令同業望塵莫及。

或許我對阿里巴巴等龍頭的看法有點過份悲觀,除了農產品、商品市場外,電商市場還有很多產品,只是我覺得在中央要推動「統一市場」的偉大決心之下,即使是阿里巴巴也是「含忍」一下。

P.S.編輯問供銷社有沒有盈利,我找了資料,供銷社其實在1992至1999年,一度累計虧損近450億元人民幣。

直至1999年,國務院將棉花銷售價格改由市場定價,供銷社才扭虧為盈。

而在2021年,國家統計局披露,新疆棉花總產量512.9萬噸,佔全國棉花產量近九成﹔新疆棉花產量連續四年穩定在500萬噸以上,佔全國的比重連續五年超過80%。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