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政府公布,第三季香港經濟的跌幅擴大,本地生產總值(GDP)繼上一季下跌1.3%之後,在第三季再下跌4.5%。首三季計,香港的GDP按年下跌3.3%,而全年的預測則向下修訂至負3.2%,比預期差。
人們原本預測,隨着來港的隔離時間放寬至0+3,經濟活動當可以有較大程度的復常;然而,這項措施只方便了香港人出外旅遊,卻不足以在吸引外來遊客方面起太大的作用。結果益了外國的旅遊業,反傷了本地的零售業,餐飲業與娛樂業。原因是香港人之前沒法出外旅遊,只好留港消費;現在香港人要省錢出外旅遊,只好減少在港消費。這種情況已令很多做本地生意的人陷入比前更差的困境。
另一方面,美國又頻頻加息壓通脹,為了維護聯繫匯率,香港只好跟着加。可是香港根本沒有通脹威脅,卻要加息把錢留在銀行系統。這對香港的經濟根本沒有好處,因為利息上升後,不但會增加營商成本,而且會制約民眾的消費意欲(把錢放在銀行收息)。
此外,利息上升後還會令人們對投資回報有更高期望,若然客觀的回報跟不上,唯有靠調整資產價格去增加回報率。這種提升回報的壓力,令全球的股價、債價、樓價、金價都大幅下跌,相關的金融與專業服務亦因而受到拖累。這兩瓣乃香港經濟的根基,如果表現不佳的話,香港的整體經濟亦很難好得起來。
幸好,香港的失業率近期略有改善,工資水平亦基本上可以維持。這種情況令打工一族的處境不致太差。然而,香港的就業前景並不如此樂觀,原因是現時就業情況的好轉,並非基於企業擴張需要增聘人手;而是由於香港人口流失,企業只好急急請人補空缺。
現實是很多企業都經營困難,連一些「百年老店」,亦得自行結束營業。一旦移民潮放緩,空缺職位不再增加,失業率可能又會恢復上升。因此,政府應正視商界的困境,避免歲晚出現各行各業的倒閉潮。
香港行資本主義制度,社會的動力主要靠私人企業來打動;但近期我見部分商界人士對做生意已有點意興闌珊,不但對新的投資不感興趣,甚至對自己的本業也想打退堂鼓。這種發展實令人擔心。
做生意的人,一般都很有韌力,不會輕言放棄;但最近卻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政府的防疫措施感到有點洩氣。令他們難以理解的是,為何商界與社會都覺得某些做法可以改善營商環境,但政府卻偏偏不肯加以配合。希望政府以後能多點與商界溝通,好讓商界明白政府施政的背後理念。這樣,商界才有能力對政府的行為有好一點的預感,做起生意來可以少一點無奈感。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