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不少回應,質疑我近期「唱淡」樓市的動機,是為了自己生意上的利益;目的在促使政府「撤辣」,及推動發展商減價。這樣市場上的成交才會增加,地產代理才可以改善他們的佣金收入。
我覺得用文字去解釋自己做事的動機沒有意思;認識我的人不難自己有判斷;不認識的人,即使我怎樣講都不一定相信。更值得討論的是:(i)我對市況的預測是否與事實相符?是否值得社會擔憂?(ii)政府對房地產的措施現在宜收還是宜放?是否應該盡快採取行動?
現實是香港房地產市場正在萎縮,無論交投量與價格都在下跌。財爺在施政報告後會見傳媒時,手上只有今年頭八個月的數字;當時還可以說今年樓價跌幅溫和,因為八個月才跌了7.5%,即每月的跌幅還不到1%。然而,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隨後公布的數字,九月份與十月份樓價進一步下跌,九月份跌2.1%,十月份跌2.4%,跌幅是前八個月的兩倍有多。我估計,十一月份的跌幅還會進一步加劇,應超過3%。如果屬實,證明樓市的走勢確值得擔憂,並非我危言聳聽。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樓價下跌是好事,市民可以更容易置業,為何要這麼緊張?第一時間就推動政府出來托市,剝奪了市民買到平樓的機會。
我覺得這種意見把問題看得太簡單,並非樓價下跌就必然對社會有好處。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香港樓價跌了七成,當時買得起的人應該多了很多,為何大家當時都不積極入市?反而齊齊要求政府救市?可見事情並非如表面看來那麼簡單。
通常,市民會在經濟好,工作穩定,收入增加的時候買樓;但這段時間多人買,樓價不會平,故政府需要出手打擊投機需求與投資需要,以讓用家可以取得較優先的位置。問題是現時香港的前景堪虞,角色受限,人口流失,市民對置業缺乏信心,那政府就得借助投資者與投機者的力量,先令市場喘定,有序地作調整;以免市場恐懼,形成金融風險。
香港的新一代,大都未吃過通縮的苦頭,不知道甚麼叫做賤物鬥窮人,所以一聽到樓價跌就認為鴻鵠將至。其實,樓價跌代表佔香港家庭一半小業主的資產都會大幅蒸發,令他們無心消費,無力投資,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能力都會處於半停頓狀態。
通縮是對社會破壞力最強的一種經濟狀態,西方國家大搞QE,就是要避免通縮。我亦是想避免香港出現通縮,才建議政府訂立措施吸引更多的資金重回房地產市場。特首說:「Hong Kong is back!」那就需要「錢又回來,人又回來」為基礎,單是開幾場國際性的研討會是不足夠的。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