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香港各界討論本地何時能夠仿效內地「優化防疫十條」,特別是取消疚為人詬病久的安心出行時,另一個徹底追踪個人私隱措施,已經率先在證券市場實現。
諮詢了整整兩年,證監會公布,俗稱「港股實名制」的香港投資者識別碼制度,將於明年3月20日推出,並提醒若投資者未有及時回應中介人就使用個人資料的要求,屆時將無法經聯交所買入股票。
在現行的市場架構下,投資者在聯交所的交易系統輸入交易指令,或透過該系統執行交易時,無須披露其客戶身分,證監會僅能查看由交易所參與者所發出的交易指令,而非下單客戶的身分資料。
但這不等於證監會無法執法,因為投資者在經紀行或銀行開戶時,仍然是實名登記,證監要追踪違規交易,仍然可以勒令經紀行或銀行交出客戶資料及交易紀錄,只是方法較為迂迴。
但這套監察系統對監管機構的不足之處是顯而易見:由於透明度不足、難以即時識別可疑的交易活動,以及令監管機構執法時成本高昂且費時。
其中一個新制度針對的,是存在已久的「一人多戶」問題:投資者現時可在香港不同的券商開立多個帳戶,但由於缺乏有關披露投資者身分的便利措施,令證監會難以及時確定違規交易指令或交易是否由同一投資者發出。
這點對內地投資者而言,是相當重視的一個監管漏洞,他們很多時就是透過在香港開立多個帳戶,不單在新股認購時可以重複透過不同帳戶進行抽籤,更可以透過不同帳戶之間交易,達到操控市場目的。
還記得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曾稱讚內地市場是全球最透明、最有效率的市場嗎?原來已經是在2015年發表,當時李小加稱內地的”穿透式”賬戶管理與中央託管制度,可算是全球僅有:對監管者而言,它是”最透明”、”最扁平”的場內市場結構;若論到對投資者託管資產的保障而言,它也是”最安全”的;事實上,內地近年確是鮮有投資者的資金或股票被中介機構挪用的事件發生。
但是,在內地這套「最透明」的制度下,A股卻缺失了像香港這樣的國際市場中的多層次、多元化、專業化的機構投資者,也欠缺了以專業優勢的中介機構,導致內地市場由散戶主導價格形成機制,往往容易導致強烈的羊群效應,形成單邊市場趨向,往往容易形成單邊追漲殺跌,在市場形成極大動盪。
這點在過去幾年內地市場幾次重大的股災之中都輕易看到,例如2015年A股因為「熔斷機制」令大市幾近「腰斬」,幾年過去了,內地市場的投資文化不見得有任何改變。
可以想像,在新制度下日後未來每項自動對盤交易指令,均會輸入每名客戶獨有的客戶編碼,在有需要時,證監會便能夠將交易指令或交易與儲存在數據資料庫的客戶身分進行匹配。
不錯,正如諮詢文件指出,歐美以至澳洲新加坡均設有投資者識別制度,但他們都會有相當高程度的私隱保障。例如美國會有獨立資料庫處理有關數據,其他發達市場亦僅是在每個交易指令中,付上這名投資者的識別資料,以確保在追踪問題交易時,可以識別相關個人資料。
相反,投資者在內地要在結算所設立“一碼通”帳戶,並在帳戶內必須提供其個人資料,當中包括姓名、身分證明文件及身分證明文件號碼、電話號碼、通訊地址及住址。“一碼通” 帳戶不單會保存投資者的身分,並會記錄其交易活動以及證券和期貨持倉資料。
根據證監會構思,本港證券市場將採取類似內地“一碼通”帳戶模式,資料存放於聯交所屬下資料庫,而對於場外證券交易,有關資料更將直接向證監會匯報。
必須指出,我不是反對投資者識別制度,因為這對追踪問題交易是有必要性,絕對能有效處理例如「迷網50」等操控市場問題。但香港採取的模式沒有提及任何獨立的私隱保障,有關資料直接存放到聯交所甚至證監會內,當中包括投資者的持倉及交易行為。
可以想像日後當局或政權基於國安或要打擊某人時,就可以按相關識別碼對持倉及交易「一目了然」,甚至能追踪相關人士的關連交易,更不難想像在今天的新香港,相關資料會被檢察機關「加以利用」。
這個「最透明、最安全」的投資者識別碼制度,明年三月就會實施,對一般投資者而言,短期的確有相當好處,包括能有效減少違規交易。但正如林行止在擱筆前最後一篇文章指出,今天大家只能相信證監仍然有嘅公信力,喺執法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否則這個「最透明、最安全」的制度,就不單單是適用於金融中心地位上。
(授權轉載)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