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近日有外國媒體報道,手機等智能設備可能會監聽用戶的日常對話,以便投放相關廣告,引發社會對私隱問題的關注。近期美國Cox Media Group被揭發開發一款人工智能軟件,從用戶的智能設備麥克風收集「實時意向數據」(real-time intent data),引發私隱安全爭議。

美廣告集團AI監聽技術引私隱爭議

美國廣告集團Cox Media Group(CMG)近日外媒404 Meida被揭發在其宣傳資料中聲稱,該公司擁有「主動聆聽」(Active-Listening)軟件,可透過智能手機、手提電腦或智能音箱等裝置的收音咪,監聽用戶談話內容,以收集和分析即時意圖數據,廣告商可利用這些數據進行精準廣告投放,甚至識別有購買意向的用戶。

CMG在宣傳資料中表示,其數據來源超過470個,包括Google、Amazon、Facebook、LinkedIn等主流平台。該公司更稱Google、Amazon、Facebook等科網巨頭為其客戶,暗示雙方存在合作關係。

科技巨頭紛紛撇清關係

據報道,CMG的宣傳資料原本僅向潛在客戶發放,但被美國網媒404 Media的記者獲得。消息曝光後,Google迅速將CMG從其合作夥伴計劃網頁中移除。Facebook母公司Meta則回應稱,不會使用手機收音咪作廣告用途,並正聯絡CMG要求澄清。Amazon亦表示,從未與CMG在該項目上合作,也無此計劃。

手機偷聽「主動傾聽」符合法理?

《每日郵報》報導指出,這並非「主動傾聽」軟件首次引起關注,CMG在去年11月底發表的一篇部落格文章(現已刪除)中聲稱,「主動聆聽」完全合法。文章指出,理由是當用戶下載新應用程式或更新現有應用程式時,使用條款協議中通常包含主動聆聽的授權。

不過有法律界人士認為,CMG的做法未必完全合法。他們指出,即使用戶協議中披露了監聽行為,但如果違反正當、必要原則,或用戶同意並非完全自願,服務供應商仍可能面臨法律責任,至於CMG尚未回應多家媒體的置評要求。目前尚不清楚CMG的「主動聆聽」軟件是否持續監聽,或僅在特定時間啟動,以及其「偷聽」具體運作方式。

網上廣告太精準 公眾質疑手機偷聽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項調查顯示,45%的英國受訪者表示曾在手機上看到與自己近期對話內容相關的廣告,但他們並未在網上搜尋過這些產品。這種現象令三分之二的受訪者感到困擾,並表示不知如何阻止。

網絡安全公司NordVPN的專家指出,許多應用程式即使在未開啟的情況下,也能在後台接收音訊。他們解釋,手機、電腦及其他智能設備可能會利用超聲波技術秘密通訊,收集用戶資訊以投放相關廣告。這種超聲波頻率通常高於人類可聽範圍。

網絡安全顧問Adrianus Warmenhoven表示,這種跨平台追蹤技術對廣告商而言是「金礦」,能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大量個人資訊。他建議用戶可以停止授權應用程式使用麥克風權限,以減少被監聽的可能性。

更多網絡營銷相關報導

Meta、Tiktok研無廣告訂閱服務 日後要畀錢碌FB、IG、抖音?

Facebook增長點|Marketplace成美國年輕族群新購物天堂

營銷鬼才|Lululemon Sport Bra被冠名「拯救婚姻Bra」爆紅

網店實戰案例|期望管理大師藉小驚喜營銷俘虜客戶(廣告師)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