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地緣政治和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全球多國近年積極推動低碳能源,但2023年歐洲多國出現可再生能源發電過剩,而整個電力系統無法即時作出充分調整,導致「負電價」現象在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地日益普遍,發電商需向用戶付費以消耗過剩電力。
可再生能源發展過快?歐洲電價跌至負值引發政策調整
據歐洲電力交易所(Epex Spot)數據顯示,德國作為歐洲最大電力市場,去年負電價時間長達468小時,按年增加60%;法國同期負電價時長翻倍至356小時;西班牙則首次出現負電價現象,全年累計錄247小時負電價時間。
綜合外媒報導,為了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德法等地近年大力發展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產能大幅增加。截至2023年底,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已佔總發電量近50%。除了屋頂太陽能板及離岸風電場的普及,政府的補貼政策亦令電廠在供過求下持續供電,而核電站等傳統發電設施難以迅速調整產量以適應需求變化,導致負電價現象頻生。
新能源生產過剩的問題並非歐洲獨有,美國加州同樣面臨太陽能過剩的挑戰,導致政府削減對太陽能生產商的補貼,並允許州電網向其他地區出售多餘能源。
不過居民繳付的電力收費準則則通常提前協訂,即使批發電價下降,不等於最終用戶也能受惠負電價,而且居民通常在非太陽能高峰時段用電,即使浮動收費也難以受惠負電價。
有分析認為,如果電力價格長期低迷,將對企業開發再生能源產生負面影響,因此綠電的下一階段發展將集中在儲能技術的研發和市場商業模式調整。
更多綠電/能源相關報導
Trump Trade|特朗普重塑能源市場格局 太陽能股少碰爲妙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