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股市場上有發行商正申請「5倍槓桿」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5倍聽起來很吸引,好像只要標的資產升 1%,你就可以賺 5%。不少散戶會自然地想如果這隻股票一年升 20%,買中就可以贏 100%?很可惜這個想法是錯的。五倍產品的設計,是要將「單日」的升跌放大五倍,而不是把「長期」回報放大五倍。只要明白這一點,很多表面上的疑惑都會解開。

槓桿ETF每日重設機制解構:單日槓桿≠長期倍增回報
一般我們熟悉的 ETF,本質上是發行商開出一張承諾單,承諾按指定方法將回報付給你,而倍數愈高,背後用到的金融工程愈多,牽涉到的對手方和成本都會越多。
所有槓桿產品,甚至是5倍產品的都有一個「每日重設」的前設。產品每天收市都會將槓桿調回 5 倍,第二天重新出發。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用 100 元買入一隻 5 倍產品。第一天標的升 10%,你賬面變成 150 元;第二天標的跌 9.09%,剛好回到原位,你的 5 倍產品會跌約 45.45%,150 元變成大概 81.82 元。結果是標的兩天後回到起點,你卻已經輸了接近兩成。因為產品每天「高位加倉、低位減倉」去維持 5 倍,市場一上下波動,你的淨值就被磨蝕了。
波動市況下淨值損耗
有人會問:那我只在大升市買不就好了?理論上,如果市場連續多天上升,五倍產品的複利的確會令回報多於五倍。但現實市場很少筆直向上,多數是「上兩步、退一步」,一有回頭,之前堆積的槓桿就會反過來咬你一口。換句話說,它最怕的是「升升跌跌的橫行格局」,但市場大部分時間,其實都在這種市況裏面。
還有一個必須記住的風險:個股 五倍產品有「單日 20% 跌幅就可能直接歸零」的風險。指數要單日跌 20% 很罕見,但單一股票在財報爆雷、被監管重罰、臨床數據失敗等情況下,單日急跌 20% 並非少見,而且常常發生在盤後或盤前公佈消息時。你根本沒有機會止蝕,市場一開門就直接把你送到終點。即使翌日大反彈也無補於事,因為產品已經被打到沒有資本可回升。這就是所謂的「風險」,對高倍產品殺傷力特別大。
槓桿ETF融資利息、衍生工具費用年度累計驚人
講完結構,我們講一下成本。很多人只看產品說明上的管理費,其實最大的影響是在槓桿融資成本和衍生品的隱含成本。五倍不是「借五倍錢去買」,而是用期貨、掉期這些工具把回報放大。這樣做每天都要繳付融資利息,還有對沖、展期、造市等費用。在利息4厘的環境,這些成本一年加起來可以不少。即使標的全年不動,你仍然會因為這些隱形摩擦力而慢慢失血。再加上高倍產品本身交易不一定很活躍,買賣差價有時會較闊,這些都是看不見的隱形成本。
說到這裏,有些讀者會問:「那到底適合誰買?」這類產品是短線戰術工具,對象是懂得設止損、能看盤、清楚自己在博甚麼的交易者,例如財報當日的日內策略、幾天內的短期事件交易。它的優點是工具化、風險有限(最多輸本金,不會像期貨般被追保證金);但如果你是希望投入長線資金去「放大回報」,或是工作忙碌、未必每日監控市場,那它的結構性缺點——波動耗損、隔夜gap down、隱形費用等等等都很大機會令你得不償失。
如果你真的要用,請將槓桿產品當成一把電鋸:對的人在對的場景下,效率高、切割快;錯的人拿著它,風險比你想像中大得多。投資前要問自己三個問題:我是否清楚甚麼情境會讓它快速蒸發?我是否能接受隔夜gap down時完全沒有操作空間?平衡風險之後五倍槓桿是否仍然是我最需要的工具?如果其中任何一條你答得不肯定,保守一點,未必是壞事。
更多槓桿ETF相關報導
TSLA|Tesla股價強勢創新 7隻相關槓桿ETF獲青睞(附比較表)
美股趨勢|個股槓桿ETF四個月激增1倍 涵蓋Airbnb及Costco
美股正向/反向個股槓桿ETF逾30款 NVDA、TSLA等最盡2倍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