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讀者王小姐問:

本人30歲,已購買了醫療保險。因為有朋友中了癌症,才知道醫療費高昂,所以想為自己準備一些危疾作保障,但現時每月應付日常開支後,只剩2000至3000元盈餘。在資金不多的情況下,還可以買危疾嗎?

理財顧問答:

以香港來說,每年有超過4成人死於三大頭號危疾:癌症、心臟病和中風。為此提早作出準備是非常正確的。相比醫療保障,危疾更能針對性地提供大額度支援,例如用於癌症的免疫治療,醫療費可高達200萬至300多萬元,危疾保障不單可以提供一次性現金賠償,在解決現金流問題,亦可以為病患者提供一份安心。

資金有限可考慮純危疾

市面上大部分傳統危疾計劃也是帶儲蓄成分,其保費相對較貴。就王小姐的個案而言,其實她可以考慮沒有儲蓄成分的純危疾產品,既然有意識為健康風險作預備,只是經濟能力有限。以帶儲蓄成分的危疾計劃來說,每月需要約於1600港元才可以購買80萬保障額的危疾保障;而純危疾計劃來說她只需用每月不多於400元已經可以購買200萬元保障額的危疾。這樣在資金不多的情況下,王小姐不單可購得危疾,也可提升保障額至較佳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純危疾是屬於消費型保險,換言之是購買多少年則保障多少年,即使用不著保障,保費也不會退回來,而且到退休年齡也是需要交保費;而傳統儲蓄型危疾只需要購買一定時間就可以保障起碼至100歲,所以有說法是危疾保險早買早享受。而且市面上有些儲蓄危疾更是可以做到理賠金額少於100% 前,客戶仍可取回所有曾繳付過的保費,相等於免費獲得部分危疾保障。所以雖然純危疾是保費較相宜,但要有心理準備其保障期是逐年計,並非繳清保費便保障到老。

儲蓄型危疾保多重賠償

在購買危疾產品時,除了要注意費用和年期外,保障內容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以往純危疾的保障內容較弱,例如不保原位癌、早期危疾寥寥可數、通波仔的定義要求較為嚴格等等。但隨著產品改良,有少數公司的純危疾條款已經可以追上儲蓄型危疾。不過在多重賠償方面,暫時也是傳統儲蓄型危疾獨有優勢。例如在癌症層面,假若客人患癌後,純危疾只作一次性賠償,計劃便完結,有癌病記錄的客人想再次投保,也機會渺茫;但有多重賠償的危疾,即使客戶癌症尚未康復,危疾計劃也可作多次賠償,令客戶在抗癌路上也可持續有財政上的支援,安心治病。

當然不同客戶的財政情況也不一,對危疾要求也不全然相同,建議尋求自己的理財顧問意見再作決定。

中原金融集團組別營業董事 鄧熙琳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