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我們為什麼會被騙?》的書名就有想要打開來解惑的好奇心。兩位作者丹尼爾・西蒙斯和克里斯・查布里斯作為心理學專家,透過研究不同的詐騙類型去歸納出我們可能會上當受騙的原因。
這本書讀了讓我很有共鳴的地方在於,不僅是因為現在的生活充斥著各種詐騙訊息與事件,假新聞識讀能力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技能,再加上結合自己在銀行裡的工作經驗,內容涵蓋對客戶做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也是一種盡力避免詐騙的過程。
作者們希望透過這本書分享的原則告訴讀者能如何避免「中型」的詐騙-重大到值得刻意避開,又常見到值得留意的類型。以下將整理出兩種我認為能馬上應用的原則,並結合我在工作與生活中累積的相關經驗。
熟悉-習以為常不一定是真的
我曾經遇到一次比較嚴重的詐騙,是 2 年前接到偽裝成香港入境事務處的電話,說我的永久居民身份證的申請有新冠疫苗的資料沒有補齊,需要在期限內驗證不然永居身俸正的申請會被取消。結果我當下也沒有多想,就直接跟著電話裡的人開始核對個人資料,直到對方有出現一些嚴厲語氣且奇怪的要求-用第三方 app 傳訊息聯絡,打聽個人生活情況和要求把手機裡的簡訊與通話紀錄都刪除,我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當時的損失是給出了個人身分證的資料,沒有人身安全的波及和金錢損失,可以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回想當時讓我相信的原因,也許就是在對方提到了入境事務處,對我來說是熟悉且又是政府公家單位,防備心就降低了,也符合書中的熟悉原則。又剛好那個時間點是我正在申請永居身分證,書裡有提到,詐騙很多時候並不是針對我們個人,而是充滿隨機性,看能吸引什麼人上勾,所以時間也剛好對上所以很容易忽略查證的步驟。
效率-趕著完成不一定最快
回顧自己在商業銀行的工作經驗,常常需要對企業客戶做盡職調查,也就是透過不同的分析去查證客戶提供的財務資料是否真實,有造假的嫌疑。公司也會固定做線上訓練,提醒我們如何能判斷並防範詐欺事件。我現在認為很受用,也持續在實踐的原則包含-小心時間急迫性和涉及金錢的交易 。
書裡提到了我們有時會想趕著做決定、追求效率,而忽略將一些可能會影響我們判斷的重要資訊也納入考量。常見的詐騙手法就是基於這個心理因素,特別是在時間和金錢上。例如現在經常會收到簡訊說社群帳號出問題需要24小時內處理否則會被註銷,還有隧道費用沒有繳交需要今天內結清等(但我其實沒有在開車)。貪快是人的普遍心理,但同時也要提防反被利用的心機。
目標不是完全不受騙,而是避開重要的陷阱
我很喜歡書的結尾篇章用了實際且正向的訊息結束-作者們再度強調想透過這本書傳達的意義,不在於完全不受騙,畢竟「人人偶爾都會被騙」,而是避開可能會對我們造成傷害的事件。如果要完全不被騙,就要去懷疑每件事情,這樣不符合常理,也不是長期保持生活品質的好方法。
但是我們可以在這本書裡學到實用的心理學技巧,就像是幫腦袋多加幾個判斷工具一樣,篩選掉假訊息或是合理懷疑是詐騙的資訊。現在的生活更需要我們保有積極主動的思考,才不會落入詐騙的陷阱裡,而《為什麼我們會被騙?》就是能幫助我們建立判斷準則的參考。
【Finance730 專欄作家:Ruby @ruby.lifeco 】
闖蕩香港8+年的臺灣人,用閱讀學習和體驗這個世界,再用寫作思考並了解自己。分享書摘包含商業趨勢、投資理財、職涯發展
更多心理學相關閱讀心得
聰明消費工具書《金錢心理學》3個最深刻的心理概念(Ruby書摘)
Ruby書摘|暢銷經典《FBI 談判協商術》很實用的2個談判技能
更多詐騙相關報導
詐騙科普| 5個準則辨識出容易血本無歸的「投資計劃」(Mylawyer)
Google控告2應用程式開發者涉「殺豬盤」詐騙 1人來自香港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