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回歸25年|陳智思:市民對經濟增長無感 馬時亨:房屋政策失敗

香港回歸將屆25周年,商界人士近期紛紛接受傳媒訪問,回顧對於香港主權移交後的經濟發展及展望五十年限期的餘下一半時間該當如何。當中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認為,市民對經濟好轉無實感,不能直接受惠;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則指,過去政府的失敗房屋政策影響社會和諧,很多市民認為社會不公平。

陳智思:香港未必再是企業考慮設置總部的首選地

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近期接受《信報》訪問表示,回歸迄今,國家高速快展的經濟成果未能有效和市民分享,雖然香港從中完全獲益,但並非人人受惠,最終出現社會矛盾,「國家高速發展形勢,香港從中完全獲益,但咁好嘅經濟效益係咪人人受惠到,一般市民答案就唔係一定感受得到,GDP增長好處落唔到去民間。」

他又提出例子,指出以往金融服務業受惠於市場商機蓬勃,生意額及高管薪酬得以增加,但金融機構前線同事並非有薪酬提升。惟他相信,中央政府會給予壓力新特區政府處理問題。

而對於新冠疫情及隔離政策,陳智思表示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雖然在提供金融產品服務和配套上,尤其在發揮離岸中心效益方面享有優勢,惟政策影響商務運作,香港未必再如以往,是企業考慮設置總部的首選地。

他坦言,要做到能夠滿足內地要求,又令海外不會放棄香港,難度很高,政府必須更積極推廣香港「搶生意」,不能再抱「我哋好巴閉唔使驚,人哋自然會上門」的心態。

馬時亨: 時香港正於左右為難處境

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亦有接受《信報》訪問,他指現時香港正於左右為難處境,香港應該先與國際通關保住國際金融國際中心地位,否則有機會喪失窗口角色,「我們是一個窗口,卻做不到窗口應做的工作,因為閂了對外的聯繫;如果他行內地的『動態清零』,繼續把這個窗慢慢收細,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風險會愈來愈大。」

馬時亨指,香港先與外國重新接通,「兩年前我的想法是先與內地通關,但現時改變了想法,因為看到形勢在變,逼住要選擇對外通關。」他認為,香港作為對外窗口的角色越細,作用亦會消失,「與一個內地的省市有何分別?」

對於近年社會環境,馬時亨在《無綫新聞》專訪表示,失敗的房屋政策是影響社會和諧,他以現今大學生畢業月薪作例子,指出薪金太低買不起樓,導致對社會感到不高興,和諧度相對減低,加上經濟發展難追上樓價上升速度,認為過去25年的房屋政策可用失敗形容。他續指,新一屆政府要消除社會怨氣,先要處理房屋問題。

據團結香港基金報告顯示,本港2021年只有1.4萬個私人住宅單位落成,較2020年按年下跌31%;公房年均落成亦得2.1萬個單位,與政府目標的每年3萬個單位相比,仍然大幅落後三成。

陳德霖:聯繫匯率行之有效 毋須更改

金融管理局前總裁陳德霖接受本地傳媒訪問時表示,聯繫匯率是香港貨幣金融穩定的支柱,經歷過多個經濟周期仍然行之有效,覺得毋須更改,且不擔心香港對國家的地位被其他城市取代,因為只要仍未完全開放資本帳,香港作為「外循環」的連接點的地位是難以動搖

陳德霖相信世界未來將走向兩極化,分為以歐美西方國家為首陣營,另一端以中國及俄羅斯為主。過往資金經美國再分配到全球投資,如今或有所改變,並將成為香港的機會,「政策風險上升,如果去到美國有限制,而投資者又認為亞太區增長最高,為何錢要由美國去亞太,而不是由亞太去亞太?」

俄烏戰事促使歐美決定向俄羅斯投放被「金融核彈」,踢出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陳德霖稱:「我暫時睇唔到佢(美國及西方)想要嘅效果」,暗示俄國目前經濟金融狀況未因制裁崩塌。最新數據顯示,開戰首幾個月俄國能源出口收入反而創新高。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