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設計圖片)

中國罕見地有著名企業家預警經濟凜冬將至。龍頭科技公司華為業務遍佈全球170多個國家及地區,創辦人任正非近日在內部論壇發文指,全球經濟將會持續衰退數年,「我們以前懷抱全球化理想,立志為全人類服務,現在我們的理想是什麼?活下來,哪裡有錢就在哪裡賺一點」。

類似情況、同一口號,2018年亦在中國樓市發生過一次。當時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以銷售額計、三大內房之一的萬科(2202)年底一埸內部會議上直接展示「活下去」標語,主席郁亮更指地產行業轉折點已至,公司將轉為追求現金流及聚焦本業的防守性策略。最終兩年後爆發的疫情成為壓倒中國樓市的最後一根稻草,而萬科目前為房地產市場少數幸存者。

任正非本周在華為內聯網發表的文章中,甫開首就明言「看到公司面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困難,未來十年應該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歷史時期,全球經濟會持續衰退。現在由於戰爭的影響以及美國繼續封鎖打壓的原因,全世界的經濟在未來3到5年內都不可能轉好,加上疫情影響,全球應該沒有一個地區是亮點」。

點出前景艱辛後,他指公司明年、甚至2025年都會認真執行「活下來」的策略,要求員工面對現實,不要有太遙遠太偉大的理想過,而往盲目投資的業務要收縮或關閉。

2018年內地發展商萬科亦在樓市轉向前作出類似的調整。當年萬科招開的秋季例會,會場內大字標題「活下去」的主題震撼業界,而公司主席郁亮在樓市時形容,種種出人意表的訊號都顯示市場轉捩點已經近在眼前,為了讓萬科「活下去」,資金回籠是首要大事,同時應對前景不明朗的最好方法就是聚焦核心業務,隨後公司以低槓桿、低負責率成功避開「三條紅線」的打擊。

到今年六月份,郁亮出席股東會時表示,內地房地產市場短期內已觸底,但市場恢復是一個緩慢溫和的過程,而當時內地爛尾樓危機方剛爆發。萬科將於本月31日公布中期業績,旗下物管子公司萬物雲正推進上市計劃。

【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

– 未來三年有質量的活下去

  我們要看到公司面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困難,未來十年應該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歷史時期,全球經濟會持續衰退。現在由於戰爭的影響以及美國繼續封鎖打壓的原因,全世界的經濟在未來3到5年內都不可能轉好,加上疫情影響,全球應該沒有一個地區是亮點。那麼消費能力會有很大幅度下降,對我們產生不僅是供應的壓力,而且還有市場的壓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華為對未來過於樂觀的預期情緒要降下來,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的綱領活下來,有質量的活下來,這個口號很好,每個業務都要去認真執行。

  如果按計劃在2025年我們會有一點點希望,那麼我們要先想辦法度過這三年艱難時期,生存基點要調整到以現金流和真實利潤為中心,不能再僅以銷售收入為目標。我們的生命喘息期就是2023年和2024年,這兩年我們能不能突圍,現在還不敢肯定,所以每個口都不要再講故事,一定要講實現,尤其在進行業務預判時,不要再抱幻想,講故事騙公司,損失要從你們的糧食包中扣除,首先要活下來,活下來就有未來。

– 盲目投資的業務要收縮

  2023年預算要保持合理節奏,盲目擴張,盲目投資的業務要收縮或關閉。

  全公司都要有效的使用預算,不能盲目一切將項目關閉,節約出來的人力壓到前線去,繼續優化機關業務,合理編制人員ICT基礎設施,還是我們的黑土地糧倉,一定要收縮到一個有競爭力的複雜硬件平台與復雜軟件平台,掛在上面搭車的項目都要摘出來。軍團是建基礎信息平台,更好的賣ICT,基礎設施賣底座不是做生態,終端是未來我們崛起突破的基礎,但不能盲目。現在要縮小戰線,集中兵力打殲滅戰,提升盈利。

  華為雲計算要踏踏實實以支撐華為業務發展為主,走支持產業互聯網的道路。數字能源在戰略機會窗上加大投入,創造更大價值,收縮機關,加強作戰隊伍。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不能鋪開一個完整戰線,要減少科研預算,加強商業閉環,研發要走模塊化的道路,聚焦在幾個關鍵部件作出競爭力,剩餘部分可以與別人連接。

  除了為生存下來的連續性投資以及能夠盈利的主要目標,未來幾年內不能產生價值和利潤的業務應該縮減或關閉,把人力物力集中到主航道來,我們要面對現實,不要有太遙遠太偉大的理想,快刀斬亂麻,富餘人員調整到戰略預備隊,再把它們組合到合理崗位上去搶糧食。

  一定要把邊緣業務從戰略核心裡抽出來。邊緣業務抽出來以後,我們先評價一下能不能做好,還需要多少資源才能做好,做不好資源消耗巨大的業務不如關閉以後開放讓別人去做,我們不要包打天下,如果確實是在戰略管道裡的,我們必須做,又做得不夠好的就改組作戰隊伍換幹部。如果出現了一些機會窗,我們擴大了戰略預備隊和乾部專家戰略資源池,組成突擊隊去機會窗突擊。

  堅持實事求是,在市場上的收縮要堅決。我們以前懷抱全球化理想,立志為全人類服務,現在我們的理想是什麼?活下來,哪裡有錢就在哪裡賺一點。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要在市場結構上調整,研究一下哪些地方可以做,哪些地方應該放棄。

– 放棄部分市場

  第一聚焦價值市場價值客戶,把主要力量用於正態分佈曲線中間的一段,一部分國家我們在市場上就徹底放棄了。我們也有肥肉市場,把原來啃骨頭的人員調去啃肥肉。

  第二,對於艱苦國家和地區,作為將來要提拔的新生幹部的考核鍛煉基地,有些國家產量少,我們雖然還要做,但是否不再派士兵守在雪山頂,因為下來後他還是士兵,雪山頂是考驗人的,有潛力的新生幹部下來就有機會升軍長,因為小國容易綜合化,他從概算預算、合同、投標交付、工時定額計算,解決方案一起幹都做完了。回來在幹部履歷表上一天升將軍11道門檻就過了5道6道。當然有些員工守邊疆已經很長時間,回國收入減少,還涉及孩子上學問題,他自願留在這些國家繼續幹,也不要強行調回國。

  第三,海外回國的員工要優先獲得技能培訓和上崗機會。從海外歸來的員工要有一個保護期,保護他在上崗,保證他獲得一定的培訓,艱苦國家的人員技能可能比國內差,因為他沒有現實作戰環境,怎麼進步呢?就如高原上的士兵,雖然他站得很高,但並沒有吸收什麼宇宙能量,他們付出了代價,不能一回國就考試,然後就淘汰了,這樣艱苦地區就沒人願意去,所以我們要保證回國員工有崗位安排,有寬鬆的學習時間,至於這段時間他的能力沒有追趕上來就另當別論。

  財務要做好現金流的規劃,危難時期主要是要造血,我們雖說2025年會好轉,但萬一到時沒有砲彈怎麼辦?所以那是美好的計劃,我們要有安全的糧食措施。

  公司有兩大支出給員工分紅,包括工資穩定,這是增強內部的信心和凝聚力,給銀行還貸,這是增強社會對我們的信任度。已經存在較為明顯的潛在風險的項目,不要再抱有幻想,要盡快浮出來,讓審計做結論,將風險量化。與此同時依然可以繼續管理這些已經被消除的資產,通過管理讓風險變為適當的收益,我們心裡不要帶有一種泡沫幻想,一看報表挺好,決心就挺大,但到時實際賺不到錢。

– 讓寒氣傳遞到每個人

  夯實責任,獎金升職升級與經營結果掛鉤,將讓寒氣傳遞到每個人。

  第一,在今年和明年的考核中要提升現金流和利潤的權重,寧可銷售收入下滑一些,但利潤和現金流要增長,經營性利潤增長的獎金要多一點,激勵大家去爭搶利潤。

  第二,各責任中心簽署考核責任書,公司要針對基於KPI的對等獎賞機制,明年正常升職升級不變,但要加強與責任對等的掛鉤,一年一年讓人感覺到天冷,但我們的轉換要有耐心熱情,我曾給常務董事會講過,基本工資框架不要變,這是一個剛性指標,但員工優秀了,可以升職升級,獎金可以有很大彈性。為什麼有彈性?鼓勵大家上戰場搶糧食去,前線和機關不一樣。

  第三,今年各個業務的獎金一定要拉開差距,絕不允許平均逼迫大家實現搶糧食的短期目標。過去公司的政策是基本擺平,大家沒有感覺到冬天的寒冷,每個人都蓋被子,只是厚一點薄一點而已。今年年底利潤和現金流多的業務,獎金就多發一些,不能創造價值的業務就是很低的獎金,甚至沒有逼這個業務自殺,把寒氣傳遞下去。

  目前我們要活下來,不是為了理想而奮鬥,軍團比賽就是年底比獎金,因為獎金不是公司給的,是軍團自己掙來的利潤,而且還交給公司一部分,如果掙不到糧食,我們要敢於不發獎金,因為員工的基本收入可以開支生活必需品。當然有些戰略業務短期內創造不出價值,我們可以通過評定的方式來確定,但很多業績差的邊緣業務一定要砍掉,這就是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 生存危機點上不惜代價投入

  質量是第一生產力,我們要堅持這樣的路線,研發要對產品的質量和性能負責,並承諾服務專家要具有綜合性能力,質量不好的產品是研發人員的恥辱,這句話應該貼到研發辦公室的研發辦公區的牆上,現在全世界網絡故障率越來越高,一個事故就可能摧毀整個市場的信任體系。

  100-1=0,對我們研發來說,單板的研發,單個器件的研發,系統的研發,一定要把質量放在首要,質量是研發製造人員對市場服務人員的最優支持保障。如果產品質量不好,就相當於讓弟兄們冒著槍林彈雨,冰天雪地,炎熱酷暑,新冠病毒在前線衝鋒。所以我們要建立反向考核機制,一線反向考核不僅要考核機關服務組織,也要延伸到產品線,坐在辦公室還做不好質量,那就要收縮戰線,提高競爭力。

  我們要提高服務體系的地位,服務專家對事故對網絡體驗要有綜合判斷能力。過去我們重研發輕服務,現在我們也要重視服務體系,要重視我們的網絡不出問題,體驗要好。

  合理科學合理的控制庫存,我們要從過去恐慌性的自救改為有質量的自救,要注意合理的壓庫存,不要因為過大庫存而造成公司的利潤不足和現金流緊張,從而構成我們新的危機。在戰略關鍵機會點上,生存危機點上,我們可以不惜代價投入,但在非戰略機會點上不能亂花錢。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