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要,筆者曾就北部都會區的「大學城」與科技園區之緊密關係作出分析,今篇集中討論「北都大學城」。隨著北部都會區的發展,2023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為推進區內專上教育建設,將在未來於北部都會區發展「大學教育城」,通過區內共享資源和產業聯動提升協同效應。
早前已有多間專上院校均稱有意搬遷校舍至北都,當中最為進取的是浸會大學,明確表明若有政府的配合及支持,會考慮把整個校舍移遷當區。筆者認為浸大此乃明智之舉,主要由於現時浸大位於九龍塘的本部校舍面積實際只有約5.6公頃,其餘的設施或教學大樓,不是要與人共用,便是分佈零散;若資源配置長期維持鬆散,不但對學生及教學人員之間的交流有影響,亦不能有效運用大學資源,因而不利大學長遠發展。相比之下,港大、中大及科大現時則可有效地運用其校舍旁的土地資源,把教、研集中於同一地段內,享受教研一體化所帶來的集聚經濟效益,不過卻正正因為這一點, 而令三大搬遷的難度及機會成本大大提升;現時三大各據一方,北都大學城對其而言,可謂是「雞肋」。
若浸大將整個校舍遷至北都大學城,除了可以釋出自身所擁有珍貴的市區土地資源外,大學的教學樓及研究中心亦可集中於同一區域內,再配以科技園區的設立,產業之間互聯互動,一方面可以確保學生未來實習及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大學亦可保持自身在區內的水準及競爭力,並進一步提升教學及科研水平,以在市場中脫穎而出,相關良性競爭可帶動整個區域的共同發展。至於大學與區內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亦會因此更為頻繁,大學培訓的人才可直接與企業對接;而企業亦可與大學合作,為企業員工提供學術培訓、技術支援和公司業務孵化等,互惠互利,令該區產業、教學及科研共冶一爐,衍生出龐大的協同效應以獲得更多投資者的青睐。
北都大學城必定是專上教育界未來發展的主要一環。作為吸引高新科技及企業落戶香港的誘因之一,北都大學城的作用除了培訓人才,亦會是未來當區經濟發展的「催化劑」。浸大今天的部署為北都大學城計劃吹起了號角,筆者相信香港多間擁有世界排名的大學定必會跟上步伐。其中城大校舍面積實際只有約15.6公頃;嶺大只有約11.7公頃;而理大更小,只有約9.4公頃。與浸大同樣因地域而限制校園可發展的面積,相信各大學對未來發展均希望在北都尋求出路。屆時大學之間相互聯繫、合作,當中的協同效應亦可令北都大學城成為香港大專院校的「第四股勢力」。政府及相關的大學管理層為把握在北都大學城的發展機遇,應盡快與當區的核心人士、政治團體及專業人士溝通,及早規劃及部署大學城未來在北都的發展及走向。
作者:黃仲澧(普縉集團規劃及發展董事總經理)
更多相關資訊
GIS|中大生攞獎App量化香港屋苑九運風水 玄學家剖析龍年邊區掂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