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日前聲稱,戰勝新冠疫情的終點已出現在眼前。他作出這樣聲稱的基礎是全球死亡病例已開始下降,死亡病例已降至2020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人類的生活應該很快就可以復常。
然而,這樣的成績是人透過自己的努力達致的嗎?看來並非完全是。人雖然發明了多種疫苗,但這些疫苗並未有能力令接種者不受感染,其最大的功能只在於避免重症,減少死亡率罷了。疫苗並沒有令人類可以安枕無憂。
另一方面,死亡率的下降,亦不完全歸功於疫苗與特效藥的出現;死亡率下降更可能是由於病毒在演化進程中,自行選擇了一條不害死宿主的路線。事實證明,即使在一些既缺乏疫苗,又沒有特效藥的落後國家,他們的死亡率亦隨Omicron的出現而逐步回落。
現時,先進國家的優勢,主要呈視在醫療系統的完備上,至於在阻止病情蔓延方面,先進國家並不做得特別出色。我完全看不出人類在哪些層面已經戰勝了新冠病毒。
現實是,很多國家在力戰病毒一段時間後,國內民眾大都呈現抗疫疲勞,最後更為了經濟利益,不惜犧牲老弱,選擇向病毒「投降」,轉而採取不設防政策,任由病毒在全國肆虐,美其名為與病毒共存。
幸好,大部分採取與病毒共存的國家,疫情並沒有出現太大的惡化;反而隨著受感染的人口日眾,逐漸形成群體免疫效應。疫情因而見頂回落,出現日漸消退的跡象。
這種情況的出現,令一些曾經積極抗疫的國家,如新加坡、日本、新西蘭等,亦放棄了原有的相對嚴緊的抗疫措施,改為採取與病毒共存的策略。
這也很難怪這些國家,新冠病毒的確很難對付,原因是它們的變異能力實在太強了。在短短不足3年的時間裡已經異變了很多次,還可以演變出很多亞種。結果是一波未落,一波又起,叫人類疲於奔命。
幸好,新冠病毒的演變趨勢是,傳染力日高,致命能力卻日弱。很明顯,病毒是在學習如何適應更好地在人類體內生存。傳染力強,有助病毒更快地找到更多可供繁殖的宿主。致命能力弱又令宿主可以持續供病毒繁殖,避免出現影響病毒生存的生態大災難──宿主死亡。
此外,傳染力強令人類的防疫政策徒勞無功,最終只好氣餒;而致命能力減弱之後,人類對病毒的容忍能力就提高,不致於與病毒不共戴天,而是改採取與病毒共存的策略。由此看來,人類根本沒有戰勝病毒,而是被它們引導到與病毒共存的定位上,今後只可以互相適應。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