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存保會)今日(20日)公布「香港人儲蓄『安全感』指標調查」調查結果,當中特意進一步訪問年齡介乎18歲至29歲的年輕香港人,了解他們的儲蓄理財及交家用習慣。
擁有全職工作的年輕人當中,七成有向父母或家人給予家用或生活費,每月平均交家用金額近5,000港元;當中近八成表示若收入增加,會願意增加家用的金額,約為新增收入的32%。
至於年輕人為何交家用,有56.9%的受訪者表示交家用是自己的責任,其次為家庭有經濟需要及家人要求則各約15%。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執行)鄭宏泰解釋,年輕人交家用的動機甚具「正面色彩」,亦反映中國家庭教育同西方有明顯差別,因為華人家庭有有養兒防老的概念,香港的年輕人亦明顯接納中國傳統文化。
調查中表示沒有給予家用年輕人,主要原因是沒有收入(如學生、待業),佔43.1%;收入太少/入不敷支,佔19.9%;家人沒有要求,佔18.8%;家人有足經濟能力,佔18.2%。
另外,調查揭示年輕影港人的儲蓄心態與整體香港人有分別。年輕人儲錢的動機最主要為「可以獨立自主」,佔比達39.4%,其次是可以「令生活有安全感,以備不時之需」,佔比34.9%;排第三的「可以達成夢想」佔用22.5%。
至於調查中整體港人則反映儲蓄的最大意義在於「令生活有安全感,以備不時之需」,佔比達到60%;其次是「可以獨立自主」,佔比22%,第三是「可以照顧他人」,佔比7.7%。
六成年輕人表示自己有儲蓄習慣。在有儲蓄習慣的年輕受訪者中,每人每月的平均儲蓄金額為約5,000港元,較去年低約一成,當中有三分一人表示有定下年內儲蓄目標,是所有年齡組別中最高的群組,顯示年輕人對儲蓄規劃仍然積極。
香港人「儲蓄安全感」指標調查由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2022年8月3日至9月22日期間,透過隨機抽樣並以電話訪問形式,訪問了共1,005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人,並對301名18至29歲年輕港人進行深入意見調查。
調查顯示,香港人的儲蓄習慣及能力均較去年回升,其中包括68%受訪者表示有儲蓄習慣,按年增加5個百分點,帶動因素包括政府發放消費券、港人減少外遊和外出娛樂消費等,有儲蓄習慣的受訪者每月平均儲蓄金額較去年上升一成七至7,700港元。
同時,59%受訪者認為儲蓄的首要目的在於「應付不時之需」,比率較去年大幅上升20個百分點,為五年調查以來最高。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主席劉燕卿表示,數字反映在疫情持續及經濟前景仍未明朗下,香港人較以往更重視儲蓄,並積極透過儲蓄為未來轉變作好準備。
2022年投資市場波幅巨大,表示主要透過銀行活期或定期存款進行儲蓄的受訪者比率較去年大幅上升10個百分點,透過投資股票、債券及基金 (28%) 及購買儲蓄保險 (21%) 進行儲蓄的受訪者比率則較少,反映香港人在經濟不明朗的環境下傾向選擇更穩健的方法進行儲蓄。 劉燕卿表示,我們不排除隨住利率上升,香港人會將更多的閒置資金轉做銀行定期存款。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