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爛尾樓業主群起揚言要斷供,觸發內銀股及內房股動盪、住建部連日開會急謀應對措施、官媒撰文撲火。西安一群爛尾樓業主供樓11年後,被迫住入斷水斷電單位的慘況在網絡廣傳,令議題進一步升溫,促使當地政府周三晚上推出政策防範再有同類事件,屬全國首例。

民間:西安近300業主住進無水電爛尾樓惹關注

西安市灞橋區地產項目「易合坊」於2011年以低市價開售,原訂2015年交樓,不過發展商2014年陷入財務問題,「易合坊」部份座數工程進度自平頂後就停滯不前,而業主就一直為爛尾樓供款。

至今年首季陸續有業主因收入減少及失業等原因,決定搬入單位居住,不過單位無水無電、單位內仍處於「毛胚房」的狀態,業主需要行樓梯上落,平日大小二便亦需自行想辦法處理,於是有住戶在單位內「土制踎廁 」。

據內媒報導,發展商方面曾經承諾在交樓之前向業主每月補償1,200元,並約定2016年交樓,不過最終以發展商宣告破產作結。2018年法院指定破產重整管理人及委託工程公司處理餘下建築工程,在各方協力下曾經大張旗鼓舉行復工儀式,並明確列明項目必需要在2021年三月底前完成,不過疫情加上經濟問題,業主等了三年又三年,仍然交樓無期。

有業主指是因物業管理人出言不遜,加上財政問題,而決定搬入爛尾樓。

西安近300戶業主住進爛尾樓事件於三月份已經有內媒報導,隨後持續有KOL、媒體跟進,有評論直指「開發商造的惡果不該由購房者承擔 」,隨住內地爛尾樓危機擴散,「易合坊」作為標誌性爛尾樓例子而惹起廣泛關注。

官方:西安市率推先新政策、銀保監會開腔、住建部開會

隨住近期爛尾樓危機進一步升溫,西安市住建局聯合自然規劃局、城管執法局、金融工作局、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營業管理部於7月14日(周二)晚發布《關於防範商品房延期交房增量問題的工作措施》,列出13個條款針對在土地出讓、項目建設過程、預售許可管理、預售資金監管、交付環節、信用管理等環節加強監管,防範樓盤爛尾。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嚴躍進表示,西安是全國首個針對近日爛尾樓業主集體斷供事件出台政策的城市,釋放了非常強的信號意義,由投地開始防止發展商過份進取搶地行為。

至於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中亦引述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將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參與風險處置,加強不同部門合作以支持地方政府積極推進「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

外媒彭博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住建部及金融監管部門於本周二和周三已與部分銀行開會討論爛尾樓情況及銀行按揭貸款斷供風險等,以防止更多業主斷供。

銀行股:內銀分別發公告披露牽「爛尾樓」貸款風險 港銀同遭拖累

昨日收市後15間內銀股陸續披露涉及斷供爛尾樓的按揭貸款情況。當中農業銀行(1288)披露指,針對近期個別房地產企業風險暴露、住房開發項目延期交付情況,截至2022年6月末,全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5.34萬億元。其中一手樓合作樓盤5.7萬個,一手樓按揭貸款餘額3.97萬億元,當中已初步認定存在「保交樓」風險的樓盤涉及逾期按揭貸款餘額6.6億元,佔全行按揭貸款餘額的0.012%,佔一手樓按揭貸款餘額的0.017%。

內地銀行涉及爛尾樓風險的逾期按揭貸款餘額
(億元人民幣)
農業銀行6.6
工商銀行6.37
浙商銀行2.6
郵儲銀行1.27
交通銀行1
民生銀行0.66
招商銀行0.12
公布披露

農行指目前涉及「保交樓」風險的業務規模較小,總體風險可控,公司始終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嚴格落實金融監管要求,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金融服務,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而其餘14間內銀口吻亦相約。

近期內銀股負面消息連連

事件亦牽涉本地銀行股股價受挫,穆迪發表報告指,內地貸款佔香港銀行總貸款額5%至35%,其中內房貸款佔兩至三成。目前情況令本港銀行在內地的貸款資產風險有所上升。

官媒:引述專家剖析目前局面 稱「三條紅線」有必要調整

雖然內銀股公告仍然紛紛強調房住不炒,不過官媒口風卻有別於過往堅持「房住不炒」。證券時報近日大篇幅刊登中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的訪問,指脫地產行業當前的困局主要原因是「三條紅線」政策觸發整個地產下行之後的惡性循環,建議成立「地產行業健康發展穩定基金」來擺脫地產行業當前的困局。基金規模1萬億元,政府財政可以出1,000億元,再從金融機構募資9,000億元。

他認為想下半年中國房地產業持續的複蘇的前提是「三條紅線」政策有必要調整,形容「第三條紅線更匪夷所思,現金短債比不小於1,如果我手裡有現金還去借錢嗎?」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