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爛尾樓斷供危機爆發至今已經超過一個月,法國外貿銀行最新發表報告指,事態如今只餘下由中央採取強而有力的措施重建消費者信心一個方法去解決困局。即使事件最終獲得完滿解決,經濟學家預告,由於國民從此不再認定買樓是一項「穩賺」投資,中國樓價從此告別長升長有,未來發展商的利潤率將進一步降低。
法國外貿銀行近日發表報告,按照最壞的情況估算,即所有爛尾項目的業主都決定斷供,涉及的潛在按揭貸款額將會達到2.3萬億元,占總額6%。目前涉及的斷供項目僅有 32%已經超過預期的交房期限,意味住樓盤買家已經失去信心,令十分依賴預售作為資金來源的開發商將面臨較大的壓力。
該行的經濟學家指,事年至今已經形成骨牌效應,供應鏈的上游材料商到下游家電廠商的是潛在的受害者,亦影響到銀行的資產質量和償付能力。
要解決事件,深層次問題在於重建購房者信心,根據今年六月份的項調查顯示,即使按揭利率回到2017年的水平,亦只有有16.2%的家庭預計房價會上漲,16.9% 的家庭打算三個月內購房,低於2018年年中的同一調查的36.5%和23%。
報告總結指出,只有中國政府採取強而有力的措施重建消費者信心,才有可能將浮現的冰山重新沉入水中。否則帶來的影響是系統性風險加劇,在中國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加劇下行壓力。
交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目前活躍於Twitter的獨立經濟學家洪灝近期接受外媒訪問時更斷言,「中國房地產開始範式轉移,樓價只升不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並向本港媒體進一步描繪內房正步入夕陽,房地產開發受政策所限,將由暴利行業一步步淪為低利潤率的製造業,當中具備央企和國企背景的內房前景優於民企。
華僑銀行大中華地區研究主管謝棟銘在七月底一個線上會議亦指出,中國各地政府推出的樓市「減辣」措施已經出台一段時間,但效用明顯不及過往,意味住國民不再認定置業是一項「賺硬」的投資,令投資取態出現結構性轉變,由物業轉為配置至其他資產。
不過,由於目前業主斷供並非還款能力出現問題,而是不願意還款,基於國內嚴格的信用系統、首期比例高、居民資產負債表健康,今次爛尾樓斷供不會成為中國版的「雷曼時刻」,因中央最終必定會出手救市,但救助誰、如何救則有待觀察。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