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筆者幾年前就融合發展「大學城與科技園區」的概念進行了不同類型的研究,隨著政府於2021年提出新田科技城等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當中以創科產業為規劃主軸,主動回應國家發展戰略《十四五規劃剛要》中所提及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其後當局更於《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 2023》提及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並意圖以分佈於各地新發展區。然而,若產業資源聚焦維持鬆散,將不利創科產業長遠發展。今天藉此討論及分析一下有關「大學城與科技園區」的融合發展概念。

從空間、時間及城市功能發展的觀點來看,融合發展「大學城與科技園區」的概念就是在任何一個時間點的一個社區裡,能迅速由創意併發到落實產業執行的特定空間。該空間必須能讓「訊息流、資本流、人才流」,相比起在同一城市的其他地區,更能以最短時間、最直接、最暢通的方式分享資訊及成果。要實現以上目標,必須配有一個相應的地理空間載體,即是大學城必須鄰近科技園區的空間選址現象。

筆者曾就「大學城與科技園區」的硬性空間條件進行初步研究,當中主要針對國際上具規模的科技園區,包括美國史丹福研究園區、日本築波科學園區、台灣南部科學園台南園區及北京中關村科技園海澱園等。分析顯示,成功的科技園必須具備以下空間條件:

  • 選址的周邊範圍必須擁有足夠的可發展土地作未來擴展之用,以保留規劃上的彈性,可有效及時應對,或配合將來市場發展需求;
  • 大學城選址上必須具吸引力,讓企業於大學周邊發展創科產業,有效吸引投資資金、確保穩定的資金流;同時容許以便捷的交通方式抵達重要金融樞紐地區,為企業提供投資機會及為初創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援,形成相互依靠的生態圈,促進創科產業發展;
  • 大學培育潛力創科學生及科研人員等人才庫,提供項目、企業孵化設施,可為初創企業提供合作平台及共享辦公室;企業亦為畢業生提供科研及創科實習培訓課程,可有效物色優秀人才及促進共同合作研發機會;及
  • 為創科相關產業畢業生提供宜居宜住環境且可負擔的人才公寓配套,吸引留港工作,避免人才流失,配合日後長遠需要。

以上空間性條件對「訊息流、資本流、人才流」絕對有針對性部署。大學城必須配合科技園融合發展。企業擁有豐富的產業資源,結合大學打造「產學研」一體化的研究中心,進行商業轉化、孵化初創項目,同時透過共享資源和產業聯動可有效提升協同效應。 大學城的承載量必須足夠容納香港及內地百強大學及企業人才,促進各方人才交流、 聚合創意併發及提高良性競爭,打造可持續及具規模的創科生態圈。

筆者利用政府的開放數據,進行了空間資訊地圖分析(GIS Analysis),香港範圍內能滿足以上空間條件只有打鼓嶺或蓮塘一帶,建議政府密切留意及進行進一步研究。總括而言,大學城扮演著創科產業的超級聯絡人角色,聚集創科產業「猛人」,有效分享創新理念,推動共同發展。該「猛人集中地」可帶領香港與國際創科產業接軌, 逐步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作者:黃仲澧(普縉集團規劃及發展董事總經理)

更多相關資訊

GIS|中大生攞獎App量化香港屋苑九運風水 玄學家剖析龍年邊區掂

地盡其用|撤辣對樓宇重建也有裨益(鄺偉賢)

送澧手記|香港農地投資的前景(三)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