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基本的問題:與其要關注企業的ESG表現,倒不如叫他們用心賺錢,閒來多做點善事,不就夠了嗎?
關注ESG絕非只關注慈善。企業日常埋首經營,難免會忽略一些中長期影響持續經營的風險。心理學研究認為人普遍趨向短視。不少學者提出,企業對ESG的關注,可以改善經營模式與策略,改善長期財務表現。商業模式及經營策略,就是由ESG引領到財務表現的連接點。
舉一個例子,Tesla前幾年股價一飛沖天,令不少投資者可以買車買樓。但是馬斯克作風莽撞,收購Twitter一役當中售股押股,既裁員又擅改規則得罪員工和使用者,而且心有旁騖難以專注,聲譽受損,結果有人在美國發起罷買Tesla行動,結果最近有人提出Tesla董事局要作出過於倚賴個人的關鍵人物風險報告, 結果有人在2022年股價下跌超過六成後損失慘重,神話幻滅。
其實這些正正是經營模式中企業管治G的問題,加上對員工苛刻有S的問題,而且披露不足,其ESG評級和評分本來已經不算高,甚至在上年年中被S&P 500 ESG指數剔走。當然ESG評分不無爭議,股價下跌也有競爭因素,但缺乏ESG的關注其實預示了影響財務表現的風險。
ESG should be deleted if not fixed
— Elon Musk (@elonmusk) March 8, 2022
企業的可持續性,體現在可以為不同持份者創造價值的經營策略,讓他們願意為企業付出資源。專注於持份者價值的ESG不是做善事,是可以帶來回報的。早在2015年,已有統合研究综合了當時所有超過2,200個的可持續投資研究,結論是可持續因素的在大約90%的研究中不會拖低投資回報,當中15%跑贏市場。過去三年、五年或十年MSC I世界股票ESG指數或MSCI亞太(日本除外)股票ESG指數都跑贏非ESG指數。誰說這是大破慳囊,捨己為人的善舉?
如果關注ESG表現,就是關注企業怎樣與環境與社會融合的綜合分析,過程中展現了企業的風險和回報,亦對社會和大自然有貢獻,這個關注絕不離地,亦不能以做善事一言蔽之。
作者:Mike Hui – ICSD 國際可持續發展協進會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