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漂綠行為屢見不鮮,但實際上公然在企業ESG報告中虛報成效的卻是在漂綠案例中佔比不到1%,研究證明大多數的漂綠行為並不明顯,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個別企業利用綠葉圖案、牛皮紙包裝或假認證標籤等,令產品在消費者眼中存在生態友好的效果;或者是企業在保護環境中有出色的表現,但客戶卻以對環境不友好的企業為主。有些情況下,漂綠的指控更可能源於公眾對品牌不切實際的期望或誤傳。

ESG在亞洲市場發展遠不及歐洲完善,但在各國減碳目標日漸迫近,企業推行ESG卻勢在必行,最少都要乎合監管機構要求,但從企業角度,ESG這東西,若推行會被外界認為未有履行社業社會責任,即使花錢推行,每個人對漂綠都有不同的概念,究竟怎樣做才可以減低引發公關災難的風險?

了解你的受眾對漂綠行為的觀念可能會有幫助,根據英國可持續發展策略公司Futerra與可持續商業網絡及顧問公司BSR,在2009年發表的《了解及防止漂綠:商業指南》,歸納出持份者決定會否指控企業漂綠的六大基礎因素(見表)。

六大基礎因素 焦點問題
核心訊息企業究竟在ESG上做了些甚麼?是否對環境有幫助?
受眾對環境責任的標準受眾認為甚麼才是企業責任?零廢物?全面氣候變化策略?抑或只是開發解決可持續發展的產品?
受眾對公司信任程度受眾會相信還是不信公司的說法?
公司信譽公司是否已經在ESG上有一定聲譽?
商業環境最近公司有否發生過負面企業事件?
聲明語氣聲明是否提供背景資料、可衡量的數據支持?抑或只是自我吹噓?

對持份者的要求有所了解之後,應該避免在市場推廣中漂綠,要講真話、將可持續發展整合到業務發展中、提高透明度,使用第三方證明等,這些基本動作不在話下;同時要謹記魚與熊掌不得兼得,要走上綠色大道,就請放棄與這個宗旨相違背的客戶;除此之外,亦都要清楚了解公司所有舉動對環境的影響,例如:打正旗號自稱是環境友好的企業,請不要讓人在某個沙灘音樂會過後,發現全場都是由公司贊助一次性使用的棄置膠杯。

最後是要加強與持份者溝通,沒有企業可以一步到位,與持份者分享公司在ESG上演變過程,使用謙虛字詞,不要使用無處不在的綠色流行用語,減少市場對公司的誤解,與持份者攜手才能發展出合適公司ESG的模式。

作者:Chloe Cheung – ICSD 國際可持續發展協進會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發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