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恒隆系董事長陳啟宗於旗下兩間上市公司年報都會親筆撰寫動輒數千字的致股東函,在日前公布的最新一份年報中形容在中美關係惡化及去全球化趨勢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必須調整,同時中國經濟要克服前所未見的3個難關:抗疫經濟成本需要多年彌補、樓市泡沫爆破影響及國際形勢變化,形容自己經商多年「從沒遇過像現在般充滿風險的時期,有些風險更是我們這代人前所未見」。

陳啟宗在日前公布的恒隆(010)年報中提到現時的中國在經濟和地緣政治方面要克服的難關前所未見。

中國經濟挑戰1. 抗疫帶來的巨大成本

他首先指出中國採取的抗疫方式足證成本極高,最終連財力雄厚的中央政府都不堪重負,只好放棄堅持。世界其他國家早已向病毒投降,中國只是最後一個被攻陷的堡壘而已。拯救生命誠然可敬,但歸根結柢,也許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維持平衡的一種方式,少數人口離世,尤其

老人,實屬無奈。若人類不願接受,大自然便會以其他方式反擊。我們見證今天各地的孩子因長時間停課而出現智力和社交發展遲緩,成年人患情緒病越趨嚴重,以及所有人都飽受經濟問題困擾之苦。這會對社會造成何等嚴重且長期的影響?現在可能難有定論,這是足以發表多篇博士論文的研究題目,要待數十年後才有分曉。

中國經濟挑戰2. 中國樓市泡沫爆破的影響

陳啟宗眼中中國第二個經濟難題與樓市泡沫爆破有關,問題的核心在於「住宅市場未來會是甚麼模樣,有甚麼要改變呢?」

他認為未來發展商思維需要調整,「不能再玩只重規模和速度的遊戲了」,不過,中國人口眾多,而且持續城市化,住宅市場始終存在,總會有人首次置業,有人換新房子。至於未來的需求會否像過去一樣強勁,則有待觀察。但現時賣地數量不足,新建成的寓所亦因而將會供應短缺,短期內(例如兩三年內)可能會某程度上有助樓價稍為回升。

陳啟宗相信許多發展商會熬不過目前這市場的結構性低迷,而他們倒閉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會影響社會。發展商及其股東可能會失去所有或相當部分股權,債券持有人不得不接受削債,而銀行則很可能在企業倒閉時被拖下水,要承擔所有損失。國企也許會被迫奉召完成爛尾項目,會否有利可圖取決於項目的買入價格。但原本可能因發展商不能合理地按時向買家交付品質達標的單位而引發社會動盪,現在因國企出手而得以避免,所以政府可能會適時予以獎勵。

中國經濟挑戰3. 國際形勢變化的挑戰

至於第三類風險來自國際形勢,很多人已感受到其影響,能在別處生產的商品會首先流失,製成品的買家或只會向中國以外的工廠訂購。有可能會由西方負責設計產品,中國負責產品原型製造(例如在大灣區這個與珠江三角洲的產業鏈大致相同,但規模更大的區域生產),而最終的組裝則在中國以外完成。大多數商品的組裝可能會在越南等地,較高端的商品則甚至可能在美國或西歐。

就經濟層面而言,這種局面可謂兩敗俱傷。中國會失去大量職位。儘管中國跟很多地區一樣缺乏勞動人口,但僱用大批技術水平較低的工廠工人,有助維持社會和諧。大家都有穩定的工作,便不大會給自身和社會添麻煩。這群人數量龐大,再培訓、再就業,實屬不易。

中國以外的勞動力更廉價,固然可能節省人力成本但整體成本必然會上漲。效率會降低,因沒有其他地方像華南地區般擁有全線的生產工程師和熟練的技術工人。耗掉的時間、浪費的物料和產品缺陷率上升的成本,最終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物流變得複雜,週期性供應中斷頻生。供應鏈僅能分攤部分成本,但大概不會是全部。包括西方發達國家消費者在內的買家會被迫付出更多,縱使他們難以承受額外的通脹壓力。換言之,全世界都會遭殃,中國則首當其衝。中國如何應對,會大大考驗領導人的智慧。

陳啟宗:恒隆雖然在香港新投資不多 但仍會以香港為總部

香港方面,他強調香港無疑是世界上重要經濟體中最自由,集團雖然過去20年來我們在香港的新投資並不多,但仍會以這裏為總部,無意離開。

▌陳啟宗:香港樓市正經歷根本改變

不過他指對於地產商來說,香港市場正經歷根本改變。自大約50年前香港經濟起飛以來,土地短缺令樓價高企成為常態,這對地產商來說,幾乎是買升穩賺。以往那些對香港經濟和樓市充滿信心,又謹慎避開市場間歇回調的同業,只會不住獲利。然而,現在情況正在改變。香港的土地供應會首次變得充足,原因他在過去的年報中已有提及故不贅,總而言之,香港房屋未來會變得商品化。

展望將來香港定要找到新的增長動力,有兩個顯而易見的方向分別在內地和科技。

與香港相比,內地市場實在龐大。現時內地市場較20年前相對先進,商機處處。不抓緊這些機遇的所謂理由,不過是藉口而已。放棄這些機會的人,尤其是年輕一輩,或許不配成功。

此外,香港的人口結構不停在變。上世紀50年代,香港精英除了英國人,大部分是上海人;到了70年代,精英由本地廣東人補上;從90年代起至今,街上說普通話的人愈來愈多。他覺得大家本是同根,任何香港人歧視這些內地新移民,都是愚昧的,而當中許多人比一般香港人更有學識、更富有。這些新移民已悄然成為帶動香港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動力。若有人還未認清這一點,是無知;還未看清他們持續貢獻香港經濟的,是有眼無珠。

同時科技投資在香港也漸受重視。本地大學的科學及工程學系一向實力雄厚,惟科研成果的商業化步伐卻滯後。原因之一是缺乏成功的模範。若有數位年輕科學家能把其辛勤研究的成果轉化為市值數十億元的企業,其啟發社會、青年、同道之作用,實無可比擬。就像比爾.蓋茨,一人可啟發多少科技企業家,無人能知。內地有許多這樣的榜樣,惟香港卻乏善可陳。部分原因是香港缺乏土地,以至高科技產品的生產成本高昂,連僅有的少數年輕而成功的科技公司創辦人都不得不遷往深圳實現夢想。但從某些跡象可見,情況可能正在改變。

然而,近年中美關係不斷惡化,情況開始轉變,而傷害香港,是對付北京的一種方式。目前,有一股由美國牽頭的強大力量,把香港推近北京。西方有些人罔顧事實,明顯不想承認一國兩制框架得到確實執行。在政治上,事實敵不過眼前的政治利益。當國際新聞界牢牢植根在單一意識形態陣營,加上他們拒絕包容不同的聲音,他們說的便變成「真相」,觀感便變成「現實」。他們的意圖是令香港與大部分西方國家脫鈎,而這正是中國內地現在所受到的對待。學術和科學交流可能嚴重受阻,下一步便會針對某些貨物,然後是人員的往來,更有可能連資金流動都被干擾。唯一的保護屏障,就是有些手段會讓西方遭受同等的損害。若認為香港短期內仍能像以前一樣與外界自由聯繫,也許不切實際。只有對在背後耍手段的境外勢力渾然不覺之人,才會有此想法。香港及北京若能仔細思索這些關乎香港的問題(不論是否已經發生),並採取適當行動保障香港的經濟民生,便是明智之舉。

▌陳啟宗:去全球化影響香港 區域主義興起

他在恒隆地產(101)《董事長致股東函》,則是提到另一個會影響香港的現象是去全球化。香港雖小,卻乘着全球化蓬勃發展,成為一個興旺了百多年的轉口港。但若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想與第二大經濟體扯斷聯繫,相當程度的去全球化便在所難免。雖然大規模的經濟脫鈎不會亦不可能發生,但都會造成傷害,會引致經濟紛爭增加,從而提高營商成本,並大大加劇通貨膨脹。香港一直好好扮演的中間人角色勢將調整。

他猜想大規模的全球化多少會被區域主義取代。香港沿用的一些招數仍然管用,但參與者可能不同。本地商界須因時制宜,貿易聯繫會改變,貨運、客運航線會與前不同,香港人甚至可能要學習新語言。某些以前的主要貿易伙伴今後對我們的發展不再那麼重要,而以前不熟悉的貿易對象則會漸顯作用。資金總是隨貿易而流動,可見我們的主要國際金融中心角色也必須調整。對香港以至任何地方來說,這並不全是壞事。那些率先且適當地調整過來的經濟體將成贏家;那些不知何故沒意識到環境變化的、自滿的或適應不了環境變化的,都會被淘汰。這是巨變當前的年代,這些時候風險特別高,但潛在回報,至少在理論上也同樣高。

陳啟宗過去年報言論

▌2021年年報 – 陳啟宗:願把全部財富捐出

陳啟宗在恒隆地產在2021年年報中提到每個對北京的共同富裕宣言反應過度的人,都忘記了中國是個社會主義國家,只是這40年來實行市場經濟而已。西方有很多人仍不能接受還有其他形式的資本主義也能為社會創造財富。因此,他們下意識地或不自覺地排斥中國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模式,行事方式與其不同便反對。難怪這些狹隘的人難以理解中國。他們的偏見通常源於情感多於理智。

他引述鄧小平在改革開放政策之初說過「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箇中關鍵詞當然是「富起來」,但大家也別忘記「先」這個字。每個社會都必須先創造財富,然後在某程度上公平地分配。對他和家人而言,最佳的「分配」方式是自願把全部或幾乎全部財富捐出。我們不贊成財富繼承,寧願讓資金回饋社會,這是我們秉承了數十年的原則。但這不應該在非自願的情況下進行,所以政府的角色便變得重要。稅收和其他再分配的方法是必要的,每個國家都必須自己決定怎樣才算合適水平。

因此陳啟宗認為開明的富人應接受甚至歡迎這些措施,只要這些措施不過分到嚴重削弱創造更多財富的動力便行。畢竟,要維持相對和平的社會環境,在財富再分配取得平衡是個重要因素。否則,歷史已充分證明社會會有嚴重反彈,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當然,在這種情況下,誰擁有最多,誰就會「失去」最多。我們亦不要低估北京領導人的智慧。他們大大提升14億人的生活水平,靠的不是愚昧。中國在1949至1978年間沒有採取市場政策,那時國家十分貧窮,一旦改變便富有起來了。北京會再次逆轉政策嗎?只有愚昧的人才會這樣想。

從他這個局外人觀察所得,北京完全心裏有數。雖然他們採用的方法遠非完美,但其決策有明確的邏輯。當他們發現有錯便會迅速調整,而且有能力調整。他們可能遇上挫折嗎?當然可能,但經過43年的改革,到目前為止還不錯。

那麼,為甚麼要共同富裕?其實,應該問的是:為何不呢?至於為甚麼要現在做和這意味甚麼,陳啟宗認為第一是時機。經過40年的快速經濟增長,已累積可觀的財富,不過社會中的財富分配仍非常不均。只要社會上大多數人自覺生活仍然在改善,未來的日子大概會比過去好,大家還是比較滿足的。肯努力的人在經濟上仍然有機會成功,因此社會尚算平靜。

然而,有些暴發戶(包括一些超級富豪)的行事方式也確實不甚明智。例如,炫富就不是好主意。因此,不同經濟階層之間的矛盾,總有可能會在某天升溫。政府的工作是好好預防這種矛盾,而不是在矛盾造成嚴重麻煩後才解決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問題並非中國獨有。貧富懸殊 的現象到處可見,包括幾乎所有先進的西方經濟體 也存在。這20多年來,從投資銀行家到私募投資 者,金融奇才都累積了極多財富。大約在同一時 期,科技巨擘累積的個人財富甚至可能更多。在本 人看來,與金融奇才相比,科技巨擘至少為社會增 加了巨大的裨益,縱使伴隨一些問題。無論如何, 特朗普主義現象是個明確警號,預示了美國社會即 將面臨更大的問題。 由此種種可見,個人財富竟可像過去20年般堆積起 來,這大概是古今中外前所未見的事。若不小心 處理,便絕不會有好結果。這個難題美國似乎無力 解決,而北京卻至少正在努力。

▌2020年年報 – 陳啟宗:香港經濟前景黯淡 港人以往毫無根據的優越感已嚴重受挫

陳啟宗在2020年恒隆地產年報中形容,香港經濟前景黯淡,目前看來沒甚麼能逆轉這個趨勢,同時「看着內地旅客如何在港消費,香港人以往毫無根據的優越感已嚴重受挫」。

他在當年的年報中以大篇幅談論香港政治,指的社會凝聚力已經大幅倒退,2003年、2014年和2019年發生的三次重大社會事件,暴力不斷升級就是明證。無休止的政治爭拗導致經濟萎靡不振。商業城市變成了政治叢林。

當中破壞香港的不是別人,而是香港市民,實在令人傷感。2020年6月30日實施的《港區國安法》非但不是如西方國家所指般導致香港衰落,而且還是拯救香港的必要手段。然而,即使目前為止社會得以回復安寧,香港經濟也元氣大傷。縱然疫情過去,每年近5,000萬的內地訪港旅客短期內也不會再來港。香港沒有《港區國安法》時,他們因擔心人身安全而不來。然而即使有了《港區國安法》,內地人對香港的觀感也已由欣賞轉為不屑,甚至厭惡。那他們為何要來呢!?這需要些時間才會有大量內地旅客再次訪港。

把香港人與內地人對彼此的觀感互相比較,便可以看出一些端倪。2014年佔領中環運動前,一般內地民眾都羡慕我們。主要原因是,我們生活水平較高,其次是我們社會較自由和公平。對有孩子的家庭來說,香港有更多教育模式可供選擇。內地的富人也喜歡香港的低稅率,所以其中許多移居到此。自2014年開始,情況顯著惡化,過去的和平示威演變成赤裸裸的暴力。當年的社會動盪相當可怕,但2019年的還要差得多。其惡劣程度更甚於本月較早前發生的衝擊美國國會山莊事件,唯一差別在於香港警察遠比美國警察克制。事件在華府持續了一天,而在香港則持續了七個月。在華府,受影響的只限於一座建築物,儘管該建築物非常重要;而在香港,受影響的卻是滿街通巷。

與此同時,我們的經濟表現一直處於疲態,香港有毗鄰內地市場的龐大機遇,經濟潛力卻遠遠沒有發揮出來。停滯不前的最大原因是政府決策政治化。首要例子是土地供應的處理手法,一眾政客阻礙政府賣地。事實上,政治幾乎已癱瘓了政府的施政。一項簡單的公共開支條例草案,立法會花上一年多仍未有決議。試問經濟怎麼活得了?!中國經濟一直都在持續向前發展。現在,香港一般市民與內地主要城市的人相比,不再那麼富有。事實上,看着內地旅客如何在港消費,香港人以往毫無根據的優越感已嚴重受挫。

香港人在經濟上失去優越感,便在政治上發洩。這是人性的脆弱,每個人都受其支配。部分市民吹捧我們的政治和社會制度,更要求實行與《基本法》相違背、純西方形式的政治制度。本人相信,《基本法》所賦予的是最適合香港的,因為香港不是一個國家。可惜,反對派卻想將其瓦解。這真的很愚蠢,一些有覺醒的西方人也正在重新檢視自己制度的重大缺點,看看近年的美國便知道。不幸的是,在西方政客肆意把中國變成徹頭徹尾的敵人時,香港的反政府陣營也因而有恃無恐。香港成為了國際棋盤上的一枚棋子。當初反對派引以自豪的和平示威,如今卻惡化為極端暴力,重創了我們的社會和經濟。這就迫使北京不得不出手,《港區國安法》因而產生。

陳啟宗FAQ

陳啟宗是誰?

香港出生、持有美國國籍的陳啟宗是香港知名企業家,目前為父親在陳曾熙及叔父陳曾燾一手創辦的恒隆集團及恒隆地產擔任董事長,同時是晨興集團聯席創辦人,在全球從事私募股權和風險資本投資。他曾任美國歷來最大樁會計帳醜聞能源公司安然(Enron)海外董事。陳啟宗是誰?

陳啟宗身家有多少?

福布斯即時富豪榜顯示,截至2023年2月22日,陳啟宗母親陳譚慶芬身家32億美元(約250億港元),位列香港富豪榜第27位。在2022年初,陳啟宗在年報中談及內地共同富裕政策,稱對他和家人而言,最佳的「分配」方式是自願把全部或幾乎全部財富捐出,「我們不贊成財富繼承,寧願讓資金回饋社會,這是我們秉承了數十年的原則」。陳啟宗身家


更多最新最熱最有用財經金融地產資訊 請即登記成為Finance730會員

歡迎讀者投稿,稿件請投至finance730hk@gmail.com

▼追蹤Finance730 動向 官方網頁

▼緊貼最新市場走勢? Facebook

▼投資教室 專題研究? YouTube

▼消閒生活 時尚品味? Instagram

發佈回覆